當前位置:景點大全 >驢友遊記 >motto的旅遊空間> 【菏澤漫遊】巨野金山公園

【菏澤漫遊】巨野金山公園

2021-07-22 08:58:03 motto 閱讀:3287 積分:2000  

2018年9月23日,農曆八月十四日,星期天,恰值秋分,中秋節放假在家。

明天就是中秋節了,連續幾天的陰雨,辣椒、玉米剛收穫,棉花還沒有薅,三秋大忙剛剛開始。

原計劃的仲秋、國慶雙節自駕新疆游,因畫天下老於臨沂的工期意外提前取消。遠的去不了就去近的,巨野的金山公園被列入了計劃。

家門口的公園還沒去過,說不過去。

那就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遊記相冊 @motto

從大田集出發往北,過萬福河,經營里鎮,過大謝集鎮、陶廟鎮,到金山公園。

萬福河通航正在修橋,巨野正在拓寬幾條縣道,有些路段不好走。 路邊莊稼,玉米、棉花、辣椒、大豆,年復一年,變化不大。

路上經過昌邑村,想起昌邑國,頓感歷史滄桑。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金山是一座頗富盛名的歷史文化名山,素有「天下之中第一山」之譽,因「鑿石得金而名」。金山屬泰山余脈,南北長2公華里,東西寬1.5華里,海拔高度133.2米。相傳與泰山、嶧山並稱為姊妹三山,位於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東南,在齊魯「山水聖人」黃金旅遊線路上,景區整體規劃10平方公里,國家AAA級景區。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金山歷史悠久,景色秀麗,春天百花怒放,夏日松濤宜人,金秋牡丹飄香,隆冬雪滿枝頭。麒麟洞、龍虎洞、金牛洞、玉兔洞等多處天然溶洞與聖母泉、神水泉等多處泉水遙相輝映。巨野八景中的「金山春曉,秦洞雲霞」均出自漢代昌邑王劉賀的廢崖墓,后稱之為「秦王避暑洞」。當年,劉鄧大軍在此洞指揮過著名的羊山戰役。金朝大定三年,皇帝賜封該洞為大明禪院。歷史文人墨客在峭壁上留下了大量珍貴的詩文墨寶,形成了齊魯大地的壯麗畫卷。

遊記相冊 @motto

古之金山,林木茂密,登道紆迴,殿宇嵯峨,湧泉涓涓。豐富美麗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使金山聞名遐邇。金山原有古建築20餘處,據縣誌記載。康熙四十年重修金山,"悉仿貸制",即按照泰山的建築布局設計施工。自西路登山依次為小紅門,中天門,小天街,南天門。南山麓建有神家祠,觀稼亭,北有泰山祠,王母閣,依山傍崖,各抱地勢;另有文昌閣,三聖殿,魁星樓,牛王廟,戲樓等點綴其間。此外,還有玉兔洞,金牛洞,蝙蝠洞,祈子洞,聖母泉,龍虎洞,神水泉,金水泉等20餘處自然景觀。

每逢陽春三月,一年一度的金山廟會,更是熱鬧非凡。商賈雲集,遊人如織,香煙雲霧繚繞於蒼松翠柏叢中,歡歌笑語回蕩在山谷溝壑之間,這便是巨野著名的八景之一的"金山春曉"。

遊記相冊 @motto

進的大門,見一大牛,來聽段金牛洞的傳說。

小天街東頭下側有一大洞,名金牛洞。據說從此入洞,可以曲曲折折起幾里遠,從山的西面鑽出來。當地老百姓都會講述「金山出金牛,金牛拉金砘子」的故事。

傳說很久以前一個秋天,人們起早貪黑,忙收又忙種,有時種下地的麥子連砘都來不及。但是第二天一看,卻不知讓誰幫助砘好了。起初人們都認為是鄰居幫忙,但相互一問,都說沒有此事。

一個月明風清的夜晚,又聽到吱吱的砘地聲,大家到田裡一看,只見明亮的月光下,一頭肥壯的金牛拉著一個金砘子在剛種上麥的田地里來回奔忙,隨著吱吱的聲音,一行行剛下地的小麥被砘得又平又實。人們一傳十,十傳百,一夜間都知道了金牛拉金砘子幫窮苦百姓砘地的事。大家以為神仙相助,只是遠遠地站著看,從沒有人驚動金牛。金牛砘地到天亮,就拉著金砘子上了金山。有人尾隨其後,發現金牛進了一個山洞。從此年年秋天種麥子時金牛都晚上出來幫窮人砘地。人們把金牛敬若神明,經常到金牛洞口燒香叩頭,以表崇敬,感謝之情。

遊記相冊 @motto

多少年之後的一年初夏,從外地來了一個老道人,整天象幽靈一樣在金山周圍轉來轉去。一天,老道在金山腳下一個瓜園裡轉悠了半天,快到天黑才神秘地對看瓜老頭說:「我相中了你園裡一根良瓜,想買下來。」看瓜老頭爽快在說:「相中了就摘走好了,一根瓜不值啥!」老道說:「瓜還沒有長熟,現在不能摘。」說著就把他看中的那根瓜指給老頭看:「這樣吧,這根瓜我號下了,先交給你五兩銀子,做定錢,等到一百天頭上我來摘瓜,再給你五兩銀子。」說完扔下五兩銀子就走了。剛走幾步,又回過頭眨了眨三角眼,再三囑咐,一定要看著讓瓜長足一百天,並不能讓外人知道。 看瓜的老頭看著白花花的銀子,科不敢相信,一根瓜難道比這一園瓜還值錢。

從那以後,老瓜農天天觀察這根良瓜,天天心裡琢磨這件事。只見這根瓜長得特別快,十幾天功夫就比同時開花的其它瓜長出半尺多,但外表也沒有任何特異之處。「老道人花十兩銀子買一根瓜到底有什麼用?」轉睛夏去秋來,老瓜家在懷疑中送走酷暑,迎來金秋,一直守著那根撤度過了九十九天。說也奇怪,別的瓜早就瓜落秧了,唯獨這棵仍枝表葉茂。老瓜農看著這瓜,老道人神秘的身影老是在眼前閃動。老道人摘瓜何用?看那鬼兮兮的神情,這老道人不象善良之輩,想到明天老道人就來摘瓜,一種不祥的感襲各心頭。「我何不今晚就就摘掉瓜,讓它長不足一百天?」老瓜農決心已定,彎腰把良瓜摘下放在了筐里。老著一夜沒睡,又清晰地聽到金牛拉金砘子的親切聲音。

第二天,太陽剛升起一丈高,那老道人就準時來了。他快步走進瓜園,一看只有瓜秧沒有瓜,臉色突變,厲聲質問老瓜農:「我讓你留的瓜呢?銀子我可是帶來了。」老瓜農見道人滿面怒氣,微微一笑,輕輕把筐端過來:「你要的瓜在這裡。」老道人見了瓜,臉色稍緩:「不是說好等一百天再摘嗎?」「今天不是一百天嗎?」老農對答如流,「現在都開始種麥子了,滿地里就這一棵瓜,我怕一不注意讓小孩子摘走了,所以今早就摘下來了。」老道人拿起瓜看了看,直視著老瓜農的眼睛問:「這瓜不象是今早摘的。」老瓜農肯定地說:「太陽露臉時我親手摘下來的,還能有假。」老道人看事已到此,丟下五兩銀子,把瓜用黃綢布包好就走了。走了很遠,老道人又回頭望著老瓜農詭秘地乾笑了兩聲,惡狠狠地一頓足,便揚長而去。這更加激起了老瓜農的疑心,於是把銀子裝好,遠遠地跟上老道人,想看一看老道人用這根瓜到底幹什麼。

只見老道人天黑后繞道至金牛洞旁,鬼鬼祟祟地躲在一塊巨石後邊。一彎明月從東山升起。洞里忽然隱約傳來金砘子的聲音。老道人聞聲把良瓜取出,高高舉起。金牛拉著金砘子已露出半個身子。老瓜農這時才明白老道人買良瓜是為了加害金牛,不住大喊一聲:「金牛快回去,有人害你。」金牛一楞,老道人眼看金牛要轉身進洞,忙跳起來用良往金牛頭狠命一砸,只聽一聲巨響,一根金燦燦的牛角給他砸落在地,金牛大吼一聲負痛鑽進大洞。從此就再沒有出來。據說,這良瓜如能長足一百天,可以一瓜砸死整個金牛,因為差了一天,又得瓜農及時提醒,金牛才幸免於難,只砸掉一根牛角。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金牛,就把金牛出入的山洞稱為金牛洞。洞旁置一石雕獨角牛,就是源於這個動人的故事。

遊記相冊 @motto

歲月滄桑,時移物變,金山的古建築多已毀壞。1997年,民營企業家解慶章先生斥巨資修金山,恢復了大部分原有建築,同時增建了中華道觀、麒麟園等景點,並修建游泳池、賓館、飯莊等休閑設施。目前,金山已成為魯西南著名的旅遊觀光勝地。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從金山西側登山,進小紅門再拾級而上,至南天門往東,有一寬三米左右的天然石板路,平坦如鏡,似人工開,是為小天街。據縣誌記載,康四十年(公元一七零一年)重修金山,「悉仿貸制」,即一切按泰山建築布局設計,因泰山有天街,故命小天街。一九一八年白天祖率領農民起義,聚眾金山,從小天街經南天門到小紅門,為巡邏兵「更道」。站在小天街上,西望魯西南大平原,田疇交錯,煙村霧樹,天高地闊,令人心曠神怡。小天街南面下臨絕壁,迎風而立,俯瞰仰視,萬種風情,溢滿情懷,大有念天地之悠悠,唱千古之大風之感。

遊記相冊 @motto

金山也體現著麒麟文化。

麒麟和巨野縣源遠流長。巨野東有麒麟鎮,金山北鄰,由原夏官屯鎮更名而來。麒麟鎮是春秋時期魯哀公「西狩獲麟」之地,也是麒麟文化的發祥地。據《春秋》《史記》等史籍記載,「西狩獲麟」發生在春秋末期魯國西境的大野澤(今巨野縣城東獲麟集)。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春,哀公西狩於大野,叔孫氏之車子鉏商獲獸,麕身、牛尾、馬蹄,頭上一角有肉,怪而殺之。孔子視之嘆曰:「仁獸麟也,孰為來哉!」使其弟子埋之。故冢猶存。後人在麟葬處築高台(即今「麒麟台」),以作紀念。《公羊傳》載:「麟者,仁獸也,聖王之嘉瑞矣!」民間歷代認為,麒麟為美好、吉祥之象徵。有麒麟出現是太平盛世的祥瑞之象。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沿路台階被修成一條巨龍,有新意。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金山西望。

遊記相冊 @motto

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靈」。金山寺始建於唐朝貞觀元年(公元627年),中華道觀始建於隋朝年間(公元592年),形成了南佛北道的宗教格局,展示了金山燦爛的歷史文化,金山是歷代朝山拜佛的旅遊聖地。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一段真正的石板路。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金山東望。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遠看金山道觀,聽說還要收錢,沒去。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金山東面的採石場。

諾大個菏澤,也就這一塊石頭了!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金山寺,南佛北道,很清楚。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秋有牡丹,原來是這東西,當地老百姓叫野牡丹。

其實學名叫臭梧桐,馬鞭草科植物。在8~10月開花后,或在6~7月開花前,割取花枝及葉,捆紮成束,晒乾,就是中藥,叫海州常山。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金山南望。

遊記相冊 @motto

山上的毛桃更鮮艷。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巨野之勝在金山,金山之勝在秦王洞"。

山南麓,有一人工開鑿的大洞,俗稱金山大洞,世傳為秦始皇東巡泰山時建造的駐蹕行宮,稱之為秦始皇避暑宮。當地人又傳隋末唐初,秦王李世民帶兵征戰,曾在此歇馬,故又稱秦王洞。經考證,實為西漢昌邑王劉賀營而未用的廢冢。

據《漢書·武王子傳》載:賀王昌邑十三年,后征為帝,因行亂,被廢為海昏侯,就國豫章(今江西南昌)。在漢代,帝王即位之次年,即營和山陵,昌邑王劉賀事多僭越,自治壽域,乃入立被廢,客死他鄉,不得歸葬,營而未用,遂成廢冢。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相傳李世民為秦王時,曾率千部千里揚鞭,躍馬東征,炎熱季節,大軍至巨野。那時的李世民雄姿英發,威風凜然,無奈少年發福,難抵烈日蒸烤,亟須尋一避暑勝地。侍者打聽到金山有一大洞,涼風習習,最宜避暑。秦王遂移居大洞中,果然冷氣森森,須臾間熱汗盡退,著衣猶寒。李世民慨嘆別有洞天,恍若置身仙境。隨行大將羅士信、程知節立在洞口左右。晝夜護衛,堅硬的岩石上留下兩個碩大的馬蹄印。雖歷經風霜,至今仍清晰可見。當時,大將秦叔寶率部駐防平官李村。現該村秦叔寶栓馬榆樹上尤存。千年古榆雖已部分朽傾,但仍枝葉繁茂,半邊古幹上生出螺旋狀樹疣,遠望如龍鱗片片,瞧似鐵甲點點,傲視蒼穹。每逢中秋佳節,古樹便結滿了密密的榆錢,似是追憶當年猛將的風采。

當時秦王的另一大將尉遲德率部駐防在陶廟村,將軍栓馬的古槐樹尚存,至今當地還流傳敬德勒馬望古槐的美談。這棵古槐蒼勁挺拔,樹身須三個人環抱。因千年風雨,古槐樹心已枯。老年人敬之若神,常有香火祭祀。后不知何故引發火災,古槐枯朽部分全部燒去,幾截巨大的樹枝斷裂下來,其木炭掂之重如鐵,敲之聲如石。今古槐唯外周皮(約四、五寸厚)尚生機盎然,樹榦圓如車削,扣之咚咚有古銅之聲,引無數文人騷客為之研墨禮讚。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此洞共有明道、側室、甬道、耳室、主室等九部分組成。總長89.80米,最寬28米,石壁最高處15米,如劈如削。洞室整體結構布局嚴謹,開工整潔,鬼斧神工,令人驚嘆。洞內冬暖夏涼,氣候宜人,涓涓清泉,自石罅中滲出,懸溜不斷。"雲開山上地,雨滴洞中天,徑窄藤蘿沒,崖高日月懸......",正是金山洞的真實寫照。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千古奇觀,勝地佳境,吸引著歷代眾多的遊客。有無數文人名士懷著幾多感慨,幾多讚歎,欣然命筆,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詩句和精僻的考證。明道兩壁上現存寧以來的刻44幀,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成為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宋、金、元時期,這裡曾為佛寺,香火旺盛,經久不衰。洞門上方的「敕賜大明禪院」六個大字,為金大定三年所刻,洞內現存石佛像一尊,高約90厘米,為元泰定四年(1327年)所造,雕刻精細,造型美觀。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洞內冬暖夏涼,氣候宜人,涓涓清泉,自石罅中滲出,懸溜不斷。"雲開山上地,雨滴洞中天,徑窄藤蘿沒,崖高日月懸......",正是金山洞的真實寫照。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已被廢棄的採石場,孤芳自賞,獨成風景,愛看不看。

我是看了,一看再看。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東坡上,汽車可以一直行駛到中山門。中山門下是一片平坦的開闊地,這就是小廬山頂。唐代兩位大詩人李白,杜甫曾在魯地共同生活年余,李白攜杜甫曾慕名游金山,爬到半山腰席地而坐,看金山南北二峰對峙,如廬山之香爐,日照,不禁嘆道:「真是個小廬山。」後人遂以此名之。宋代巨野縣大文學家,蘇門四學士之一的補之,厭惡官場的爾我詐,棄官在家賦閑,慕晉代隱士陶淵明之為人,自號歸來子,曾在此築草房數間,均以「歸去來辭」中名名命名,寫下了許多流傳後世的詩詞。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原石池灘,拱形,想起都江堰的魚嘴。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新規劃的金山水系景觀建設項目總佔地面積1014公頃,總投資1億元人民幣。金水河環金山一周,並與廬山湖、孫山湖、慈雲湖、神農湖相連,山因水活,水隨山轉,湖光山色,交相輝映,形成一河連四湖的山水二重奏。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蓮蓬很多,荷花就一朵,也可能是今年最後的一朵,有幸邂逅了。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第二次見臭雞矢藤。第一次是在成武文亭湖西北,田莊村北(現已拆遷,沒了),小橋村南,北外環路北的二坡上。

臭雞矢藤為茜草科雞矢藤屬下的一個種。生長於低海拔的疏林內,產於福建、廣東等省,分佈於越南和印度,內地不常見。中藥為茜草科雞矢藤屬多年生草質藤本植物雞矢藤的全草及根,具有祛風除濕,消食化積,解毒消腫,活血止痛至功效。《綱目拾遺》云:「搓其葉嗅之,有臭氣,未知其正名何物,人因其臭,故名臭藤。」雞屎藤及諸「臭」、諸「屎」之名皆的義於其臭氣。

遊記相冊 @motto

馬陸,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說的就是它,比平原的大多了。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就到這裡吧!

記住,如果秋天你要去,要穿長褲。那裡的蚊子不分男女,不分胖瘦,不分白天黑夜,上來就叮,成群結隊!

motto的遊記列表
微信掃一掃,免費獲取9000景點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