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景點大全 >驢友遊記 >motto的旅遊空間>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四之一)藏文化遊覽

西藏自駕五人行(十四之一)藏文化遊覽

2021-07-02 11:26:26 motto 閱讀:1604 積分:2118  

今天要看布達拉宮,早7點半起床,外面吃點飯,去街上等旅行社的車。

遊記相冊 @motto

參觀布達拉宮要頭一天預約,昨天進拉薩城的時候,在路口就約好了旅行社,這樣省點事。

遊記相冊 @motto

中巴車拉著我們和其他散客一起出發。

導遊自己介紹,湖南人。上午遊覽其他景點,12點統一吃飯,因為要預約門票,大約下午2點遊覽布達拉宮。

遊記相冊 @motto

路過羅布林卡公園。

羅布林卡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西藏拉薩西郊。始建於十八世紀40年代(達賴七世),是歷代達賴喇嘛消夏理政的地方,是一座典型的藏式風格園林,現被開闢為人民公園。        有人戲稱羅布林卡是由一座水塔、兩排工藝品商店、以及圍繞著動物園的幾座宮殿組成的。

經過二百多年的擴建,全園佔地36萬平方米,園內有植物100餘種,不僅有拉薩地區常見花木,而且有取自喜馬拉雅山南北麓的奇花異草,還有從內地移植或從國外引進的名貴花卉,堪稱高原植物園。建築以格桑頗章、金色頗章、達登明久頗章為主體,有房374間,是西藏人造園林中規模最大、風景最佳的、古迹最多的園林。羅布林卡意為寶貝園林。

解放前,羅布林卡只是達賴和少數達官貴人遊樂休息的「夏宮」,解放后,經過修繕,面貌一新,裡面有蒼松翠柏等樹木49種,有牡丹、芍藥等名花異草62種,飛禽走獸各類動物15種。園內有修葺工整的花池草坪,玲瓏別緻的涼亭水榭,還有戲台和木製的桌凳。

公園門口的雕塑是幸福城市標誌。

遊記相冊 @motto

2017年2月20日,《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2016-2017)》數據發布,本屆大調查結果:拉薩 、成都、長春、銀川、天津、合肥、長沙、武漢、海口、石家莊十座城市被推選為「中國十大幸福城市」,拉薩居於首位。

什麼是幸福?慾望越少的人幸福感越強。

遊記相冊 @motto

西藏圖書館,為西藏自治區「八五」期間的重點工程之一,自1991年起動工修建,1996年7月建成並投入使用,工程總投資為1843萬元,圖書館的建成,結束了西藏無省級公共圖書館的歷史。

遊記相冊 @motto

拉薩柳梧大橋,位於拉薩市魯定南路上,跨拉薩河,連接拉薩市區與西南的堆龍德慶縣柳梧鄉(柳梧新區)。

它是西藏首座現代化立交橋,西藏道路史上的一個奇迹,大橋設計總長1660米,寬29米,把拉薩河南北兩岸連接起來,是川藏、青藏公路以及市區與拉薩火車站的共用大通道。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這是一個遊覽點,牌子好像是什麼藏文化博覽館,感覺像個私人搞的。想想90年代跟團旅遊,先參觀,后介紹,最後買東西,就清楚了。內地已經不興了,這裡剛開始。

主打商品,佛珠,玉鐲,玉器。大家一個沒買。

遊記相冊 @motto

內部不讓拍照,不拍,省了不少電。

遊記相冊 @motto

老謝一看如此光景,感覺被騙,大惱,非要退錢回去。虧的大家緊勸慢勸,才答應繼續跟團。

沒想到這傢伙脾氣這麼火,其實大家都不願這樣瞎轉,只是沒有更好的選擇。

遊記相冊 @motto

緊接著是一家藏葯文化中心,先看葯,再看病,最後買葯。

看葯挺新鮮的,認識了不少中藥。

遊記相冊 @motto

靈芝。

遊記相冊 @motto

辣木籽是辣木樹的種子。

辣木樹是多年生熱帶、亞熱帶落葉喬木,屬被子門辣木科辣木屬植物,起源於印度,目前在非洲及世界熱帶、亞熱帶地區均有種植,拉丁學名:Moringa oleifera Lam.,英文名稱:Moringa,另外還有多種別名,根據其豆莢形狀(細長、呈三角形),稱為鼓槌樹(Drumstick tree),根據其根部具有辛辣味,稱為辣根樹(Horseradish tree);根據其籽實可榨油,稱為奔油樹(Ben oil tree或者Benzoil tree)。辣木樹全世界約有14個品種,在海拔高度0-2000米、年降雨量800-3000毫米的熱帶或亞熱帶氣候中可在室外自然生長,土壤條件較為寬泛,在沙質PH值為5-9的土壤中最為適宜。樹高10-12米,樹榦直立,直徑可達45厘米。樹枝延伸無一定規律,樹形像一把傘,十分優美。根有辛辣味。樹齡可達20年。

辣木樹被稱為「奇迹之樹」,其葉子、花、嫩豆莢、籽實(辣木籽)均可直接食用;用其嫩根磨成的粉,是製作咖喱粉的原料之一。辣木籽榨取的油,為食用油。辣木樹自古就為印度素食者提供了日常所需的營養,並且較易栽培,因此在非洲推廣辣木樹的種植,被聯合國作為解決非洲食品缺乏的援助項目。近年來,辣木的食療價值和醫用價值被廣泛認同,在發達國家已經成為新興保健型食材。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想起看病,老於,老聶,老周,都會偷笑,小學生碰到老江湖,妙趣橫生,不說了。

想知道,問老聶。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蟲草。

不過,受朋友之託,葯買了不少。

遊記相冊 @motto

看完玉,買完葯,導遊領我們走進農家,參觀藏家生活。

遊記相冊 @motto

作為印度佛教傳入西藏以前的先期文化,古象雄文化的痕迹貫穿於西藏的方方面面。從生產到生活,從民俗到信仰,處處都有象雄文化的影子。比如祭山神、轉山等宗教活動儀式,都源自象雄文化。

遊記相冊 @motto

我們現代藏族同胞許許多多的習俗和生活方式,也都是古象雄時代所留傳下來的。比如藏族同胞的婚喪嫁娶、天文歷算、醫學文學、歌舞繪畫、出行選宅、則選吉日、驅災除邪、卜算占卦等等,在某種程度上也仍沿襲雍仲本教的傳統。藏族同胞還有許多獨特的祈福方式:比如轉神山、拜神湖、撒風馬旗、懸挂五彩經幡、刻石頭經文、放置瑪尼堆(本教傳統是刻有光明八字真言:「嗡嘛智牟耶薩林德」的石堆)、打卦、供奉朵瑪盤、酥油花,甚至使用轉經筒等等,這些都是雍仲本教的遺俗。

遊記相冊 @motto

藏家接待客人時,無論是行走還是言談,總是讓客人或長者為先,並使用敬語,如在名字後面加個:"拉"字,以示尊敬和親切,忌諱直呼其名。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帶笑容;室內就座,要盤腿端坐,不能雙腿伸直,腳底朝人,不能東張西望;接受禮品,要雙手去接;贈送禮品,要躬腰雙手高舉過頭;敬茶、酒、煙時,要雙手奉上,手指不能放進碗口。

藏族人絕對禁吃驢肉、馬肉和狗肉,有些地區也不吃魚肉。禁忌在別人後背吐唾沫,拍手掌。 行路遇到寺院、瑪尼堆、佛塔等宗教設施,必須從左往右繞行。不得跨越法器、火盆、經筒,經輪得逆轉。忌諱別人用手觸摸頭頂。

遊記相冊 @motto

西藏人死後有五種葬法,最隆重的是塔葬。然而只有活佛和一些領主死後,才能享受塔葬。小孩死了,或因其它病疾死亡的人,則把屍體丟進河裡餵魚,這叫水葬。生前作過壞事的人,即用土葬。

藏族認為,被埋的人是永遠不會轉世的。 天葬寄託於一種升上「天堂」的幻想。天葬儀式一般都是在清晨舉行:死者家屬在天亮前,要把屍體送到拉薩北郊的天葬台,太陽徐徐升起,天葬儀式開始。不經允許一般是不歡迎人們去觀看的,因為這不太好。

遊記相冊 @motto

藏家女主人,是一個出嫁的閨女,向我們詳細介紹了藏家生活,吃穿住行,婚喪嫁娶。

不讓拍照,出於禮節,從了,所以沒有照片。此處省去100張照片。

遊記相冊 @motto

藏族在迎接客人時除用手蘸酒彈三下外,還要在五穀斗里抓一點青稞,向空中拋撒三次。酒席上,主人端起酒杯先飲一口,然後一飲而盡,主人飲完頭杯酒後,大家才能自由飲用。飲茶時,客人必須等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可以伸手接過飲用,否則會被認為失禮。吃飯時講究食不滿口,嚼不出聲,喝不作響,揀食不越盤。用羊肉待客,以羊脊骨下部帶尾巴的一塊肉為貴,要敬給最尊敬的客人。製作時還要在尾巴肉上留一綹白毛,表示吉祥如意。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藥王山藏名「夾波日」,意為「山角之山」,在布達拉宮右側,海拔3725米。供有藥王菩薩,而且山頂的丘陵相連,修路時挖平小段。

藥王山東側有個洞窟式的小廟宇,是一座造型奇特的石窟寺廟,坐落在藥王山東麓陡峭的山腰上,叫查拉魯普。經過一千多年的風風雨雨,中間幾經興衰,這座拉薩地區罕見的石窟寺廟至今仍然保存完好。石窟呈不規則長方形,面積約27平方米,洞口有一中心柱,中心柱與洞壁之間是狹窄的轉經廊道,岩壁上有69尊石刻造像,66道兩邊排列石刻神像,北面石壁上有松贊干布與文成、尺尊兩位公主以及重臣吞米桑布扎、祿東贊的造像。洞內光線暗淡,全靠酥油供燈照明。如果去看,千萬別忘了要帶頭燈。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午飯安排在布達拉宮西側的山東人家。

遊記相冊 @motto

吃的是大車店的流水席。

遊記相冊 @motto

西藏拉薩藥王山與布達拉宮所在紅山原為一體。公元8世紀,赤德祖贊迎娶了大唐金城公主。金城公主將文成公主帶來的釋迦牟尼佛像,迎請到大昭寺主殿,制定了一整套供養祭祀儀軌,在紅山和藥王山之間修造了稱為「巴嘎噶林」的三座大白塔。兩山之間的谷口為一座底部帶通道的白塔,形成進入拉薩城的門戶。

20世紀60年代拉薩擴建,拆掉了佛塔,幾十米寬的交通幹道在此通過,從此拉開了兩山的距離。一些虔誠的信仰者慮及神脈被阻斷,便用長長的經幡將兩山牽連在一起,五彩紛飛在城市高空中飛揚,成了拉薩一道亮麗的風景。

1995年修建布達拉宮廣場,恢復「巴嘎噶林」三座古老白塔。昔日的過門塔又被複建在原址,既方便交通又維繫了神山的脈絡,也成為布達拉宮雄偉建築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遊記相冊 @motto

藏族服飾無論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服飾。特點是長袖、寬腰、大襟。婦女冬穿長袖長袍,夏著無袖長袍,內穿各種顏色與花紋的襯衣,腰前系一塊彩色花紋的圍裙。

藏族同胞特別喜愛「哈達」,把它看作是最珍貴的禮物。「哈達」是雪白的織品,一般寬約二三十厘米、長約一至兩米,用紗或絲綢織成,每有喜慶之事,或遠客來臨,或拜會尊長、或遠行送別,都要獻哈達以示敬意。

藏族廣布西藏、四川、青海、甘肅、雲南等地,服飾多姿多彩、男裝雄健豪放;女裝典雅瀟洒,尤以珠寶金玉做為佩飾,形成高原婦女特有的風格。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拉薩海棠花開正艷。

遊記相冊 @motto

布達拉宮周圍滿是轉山的信眾。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布達拉宮廣場,西藏獨立紀念碑。

遊記相冊 @motto

布達拉宮,坐落于于中國西藏自治區的首府拉薩市區西北瑪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宮殿、城堡和寺院於一體的宏偉建築,也是西藏最龐大、最完整的古代宮堡建築群。

布達拉宮依山壘砌,群樓重疊,殿宇嵯峨,氣勢雄偉,是藏式古建築的傑出代表(據說源於桑珠孜宗堡),中華民族古建築的精華之作,是第五套人民幣50元紙幣背面的風景圖案 。主體建築分為白宮和紅宮兩部分。宮殿高200餘米,外觀13層,內為9層。布達拉宮前辟有布達拉宮廣場,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廣場。

遊記相冊 @motto

布達拉宮最初為吐蕃王朝贊普松贊干布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興建。1645年(清順治二年)清朝屬國和碩特汗國時期護法王固始汗和格魯派攝政者索南群培重建布達拉宮之後,成為歷代達賴喇嘛冬宮居所,以及重大宗教和政治儀式舉辦地,也是供奉歷世達賴喇嘛靈塔之地,舊時與駐藏大臣衙門共為統治中心。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布達拉宮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聖地,每年至此的朝聖者及旅遊觀光客不計其數。1961年3月,國務院列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其為世界文化遺產;2013年1月,國家旅遊局又列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說明:由於建築風格相似,有幾個建築稱為小布達拉宮:日喀則江孜古堡和桑珠孜宗堡(最像),那曲索縣贊丹寺,河北省避暑山莊的普陀宗乘之廟、那曲縣孝登寺。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進宮要過幾道安檢關,必須的。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布達拉宮主體建築的東西兩側分別向下延伸,與高大的宮牆相接。宮牆高6米,底寬4.4米,頂寬2.8米,用夯土砌築,外包磚石。牆的東、南、西側各有一座三層的門樓,在東南和西北角還各有一座角樓。宮牆所包圍的範圍全都屬於布達拉宮。

宮牆內的山前部分叫作「雪城」,分佈著原西藏政府噶廈的辦事機構,如法院、印經院、藏軍司令部等。此外還有作坊、馬廄、供水處、倉庫、監獄等宮廷輔助設施也都設在這裡。

宮牆內的山後部分稱做「林卡」,主要是一組以龍王潭為中心的園林建築,是布達拉宮的後花園。五世達賴重建布達拉宮時在此取土,形成深潭。後來六世達賴在湖心建造了三層八角形的琉璃亭,內供龍王像,故此稱為龍王潭。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布達拉宮海拔3700米,佔地總面積36萬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3萬平方米,主樓高117米,共13層,其中宮殿、靈塔殿、佛殿、經堂、僧舍、庭院等一應俱全。

布達拉宮外觀13層,高110米,自山腳向上,直至山頂。由東部的白宮(達賴喇嘛居住的地方 ),中部的紅宮(佛殿及歷代達賴喇嘛靈塔殿)組成。紅宮前面有一白色高聳的牆面為曬佛台,在佛教的節日用來懸挂大幅佛像掛毯。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布達拉宮整體為石木結構宮殿外牆厚達2~5米,基礎直接埋入岩層。牆身全部用花崗岩砌築,高達數十米,每隔一段距離,中間灌注鐵汁,進行加固,提高了牆體抗震能力,堅固穩定。

屋頂和窗檐用木製結構,飛檐外挑,屋角翹起,銅瓦鎏金,用鎏金經幢,寶瓶,摩蠍魚和金翅烏做,脊飾。閃亮的屋頂採用歇山式和攢尖式,具有漢代建築風格。屋檐下的牆面裝飾有鎏金銅飾,形象都是佛教法器式八寶,有濃重的藏傳佛教色彩。柱身和粱仿上布滿了鮮艷的彩畫和華麗的雕飾。內部廊道交錯,殿堂雜陳,空間曲折莫測。

布達拉宮依山壘砌,群樓重迭,殿宇嵯峨,氣勢雄偉,堅實墩厚的花崗石牆體,松茸平展的白瑪草牆領,金碧輝煌的金頂,具有強烈裝飾效果的巨大鎏金寶瓶、幢和紅幡,交相映輝,紅、白、黃3種色彩的鮮明對比,分部合築、層層套接的建築型體,都體現了藏族古建築迷人的特色。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白宮,是達賴喇嘛的冬宮,也曾是原西藏地方政府的辦事機構所在地,高七層。

白宮因外牆為白色而得名,現存布達拉宮最古的建築是法王洞。9世紀時,布達拉宮因吐蕃內亂遭到破壞,僅存法王洞。洞內供著據傳為松贊干布生前所造的他自己和文成公主、尼泊爾尺尊公主等人並列的塑像。

最頂層是達賴的寢宮「日光殿」,殿內有一部分屋頂敞開,陽光可以射入,晚上再用蓬布遮住,因此得名。日光殿分東西兩部分,西日光殿(尼悅索朗列吉)是原殿,東日光殿(甘丹朗色)是後來仿造的,兩者布局相仿,分別是十三世和十四世達賴的寢宮,也是他們處理政務的地方。這裡等級森嚴,只有高級僧俗官員才被允許進入。殿內包括朝拜堂、經堂、習經室和卧室等,陳設均十分豪華。

遊記相冊 @motto

白宮的第六層和第五層都是生活和辦公用房等。

第四層是白宮最大的殿宇東大殿(措欽廈),是布達拉宮白宮最大的殿堂,面積717平方米,殿長27.8米,寬25.8米,內設達賴寶座,上懸同治帝書寫的「振錫綏疆」匾額。布達拉宮的重大活動如達賴坐床典禮、親政典禮等都在此舉行。白宮外部有「之」字型的上山蹬道。東側的半山腰有一塊寬闊的廣場,稱作德央廈,是達賴喇嘛觀看戲劇和舉行戶外活動的場所。廣場的南北兩側建有僧官學校等。

白宮在紅宮的下方與扎廈相連。扎廈位於紅宮西側,是為布達拉宮服務的喇嘛們的居所,最多時居住著僧眾25000多人。它的外牆都是白色,因此通常也被看作是白宮的一部分。

遊記相冊 @motto

紅山的右側是藥王山,山上有17世紀建造的一座藏醫學院。宮前公路南側有一塊「達扎路恭紀功碑」,是吐蕃贊普赤松德贊為表彰其大將達扎路恭於唐廣德元年(763年)率兵攻掠長安而建立的。在宮牆周邊,新建了不少商業設施,與布達拉宮莊嚴肅穆的氣氛形成強烈的反差。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布達拉宮始建於7世紀松贊干布時期。十七世紀五世達賴喇嘛時期重建后,成為歷代達賴喇嘛的住息地和政教合一的中心。主體建築分白宮和紅宮,主樓十三層,高115.7米,由寢宮、佛殿、靈塔殿、僧舍等組成。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遊記相冊 @motto

中途停下,歇歇。

下篇才是最精彩的。

motto的遊記列表
微信掃一掃,免費獲取9000景點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