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景點大全 >驢友遊記 >NIT鐵蛋的旅遊空間> 消夏旅養隨記 • 08 • 晉西河山

消夏旅養隨記 • 08 • 晉西河山

2025-09-10 11:57:20 NIT鐵蛋 閱讀:123 積分:2006  
相關景區攻略:

陽城縣境內,太行一號旅遊公路橫貫東西。縣域西部的橫河,鎮區海拔1000米整。

畫家圪塔藝術康養小鎮 @NIT鐵蛋

過橫河西去,翻越小尖山,海拔增高,村居漸稀。
畫家圪塔藝術康養小鎮 @NIT鐵蛋

過了小尖山隧道,又見「畫家村」李圪塔。
畫家圪塔藝術康養小鎮 @NIT鐵蛋

記得上次路過這裡是晚春,村西頭同一位置停的車。
畫家圪塔藝術康養小鎮 @NIT鐵蛋

李圪塔位雲蒙山西北腳下,村莊建築群沿谷展開,晉南傳統地域特色保存完好。
畫家圪塔藝術康養小鎮 @NIT鐵蛋

李圪塔村曾是李圪塔鄉政府所在地,撤鄉並鎮時併入董封鄉。原來的供銷社、糧站、電影院、經聯社等古建築保存完整,被「藝術大師」們相中,改造為」藝術公社「,成為藝術家和藝術系學生的採風勝地。

畫家圪塔藝術康養小鎮 @NIT鐵蛋

太行一號線村南擦過,老村體被保護下來。

畫家圪塔藝術康養小鎮 @NIT鐵蛋

"畫家圪塔"亦為康養小鎮,有近兩百間各式民宿。
畫家圪塔藝術康養小鎮 @NIT鐵蛋

有普通賓舍,也有高端民俗、畫家工作室。

畫家圪塔藝術康養小鎮 @NIT鐵蛋

住下來,有機會跟著大師學藝。
畫家圪塔藝術康養小鎮 @NIT鐵蛋

李圪塔西去,歷山方向。
舜王坪 @NIT鐵蛋

一號路野景區。

山西陽城蟒河獼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NIT鐵蛋

山西的三個一號公路,主線是大環線。

山西陽城蟒河獼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NIT鐵蛋

谷底小溪,小橋頭有牌坊,那邊就不歸晉城管了。
山西陽城蟒河獼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NIT鐵蛋

這個地方名字很特殊,西哄哄。

山西陽城蟒河獼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NIT鐵蛋

過了橋,黃河一號旅遊公路」零公里「碑,運城垣曲縣的「西哄哄」。這裡距離黃河邊,還有百里。

山西陽城蟒河獼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NIT鐵蛋

歷山舜王坪是晉城沁水和臨汾翼城以及運城垣曲三家共同所有,山下分別有3條路可以上舜王坪。向領導報告:六月是舜王坪野花盛開的最佳時節……三伏天不宜去舜王坪,上面沒陰涼……山路很險,要下雨了。

舜王坪 @NIT鐵蛋

那就景區門口打卡,向舜王致禮吧。

舜王坪 @NIT鐵蛋

黃河一號路一路下坡,途中有觀景台。天氣不好,那邊是舜王坪都搞不清。
舜王坪 @NIT鐵蛋

好在有之前的留影~舜王歷山清晰可見。
舜王坪 @NIT鐵蛋

路盡頭,黃河小浪底水庫垣曲庫區古城段。
古城國家濕地公園 @NIT鐵蛋

古城濕地公園,近年才升級為國家級,是以小浪底庫區水域為核心形成的複合型濕地生態系統。

古城國家濕地公園 @NIT鐵蛋

古城半島處在亳清河與允西河交入黃河口之間,幾十公里岸線庫尾邊灘涂,退耕還濕、棲息地修復等工程已經起步區。據說,今年很多白鷺、蒼鷺來此築巢繁育,古城濕地建立了立體監測體系,實現重點區域全覆蓋。垣曲縣以黃河小浪底庫區古城國家級濕地公園為主核,以沿黃旅遊公路垣曲段為主軸,持續推動黃河小浪底庫區綜合治理,助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古城國家濕地公園 @NIT鐵蛋

如今,這裡有黃河特有的魚類10種;60餘只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鸛已成為這裡的「常住居民」;每年400餘只小天鵝在回遷途中選擇在此短暫歇腳;冬季,2.5萬隻候鳥扎堆越冬,反嘴鷸、赤膀鴨、冠魚狗、普通秋沙鴨、琵嘴鴨、花臉鴨等新物種也紛紛現身。海拔260米的庫區沿線成片生長的國家Ⅱ級保護野生植物野大豆更是為鳥類棲息構築起綠色屏障。

古城國家濕地公園 @NIT鐵蛋

對一下兩年前,有何變化?
古城國家濕地公園 @NIT鐵蛋

夏季不是運城黃河旅遊的好季節,小浪底庫區岸邊還不到海拔三百米。
古城國家濕地公園 @NIT鐵蛋

與領導商量,決定穿越運城市域,先去後土祠祭拜,順便河東再看黃河日落,之後過河去韓城。
後土祠 @NIT鐵蛋

趕到萬榮後土祠,下班了。

後土祠 @NIT鐵蛋

打卡,到此一游。

後土祠 @NIT鐵蛋

一旁有高地「望河台」,上去回首能看到後土祠裡面。

後土祠 @NIT鐵蛋

萬榮」後土祠「,古稱汾陰後土祠,位於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榮河鎮廟前村。

後土祠 @NIT鐵蛋

後土祠西、北兩面緊臨黃河、汾河,依山傍水,地勢開闊.

後土祠 @NIT鐵蛋

陝西那邊的司馬祠,落日正下方,隔黃河相望。

後土祠 @NIT鐵蛋

萬榮後土祠,原地為漢文帝所建汾陰廟,漢武帝元狩二年 (前121年)建後土祠,是華夏民族最早祭祀後土(地母)的發祥地。這裡亦是歷史上帝王祭祀地祇次數最頻、規模最盛、規格最高的皇家祠廟,被譽為「中華祖祠」。漢、唐、宋三朝就有8位帝王24次在此親祀。

後土祠 @NIT鐵蛋


歷史上的後土祠多次被黃河沖毀,清同治 九年(1870年)後土祠再次移建於廟前村北的高崖上,一直留存至今。萬榮後土廟,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祭祀土地神叫後土娘娘的神廟,傳說後土娘娘是較之炎黃更早更遠的中華最古之祖。

後土祠 @NIT鐵蛋


之前對運城西部缺乏了解,河東的鸛雀樓和後土祠秋風樓長得像,分不清。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後土祠 @NIT鐵蛋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說的是中條山陰的鸛雀樓。鸛雀樓始建於北周時期,軍事戍樓,元朝初年毀於戰火,直到1997年得以重修,73.9米高。

後土祠 @NIT鐵蛋

後土祠地處萬榮縣,這裡的人有文化,萬榮笑話天下聞名。

後土祠 @NIT鐵蛋

後土祠旁,黃河一號旅遊公路。去對岸的韓城,南北過黃河都要繞大圈。記起往南有「洽川黃河浮橋」,走那邊去韓城,再往延安不用走回頭路。

後土祠 @NIT鐵蛋

又見黃河「險工」,領導興趣依然。洽川段,黃河灘涂遼闊,濕地成萬畝荷塘與良田。

後土祠 @NIT鐵蛋

黃河浮橋,對面是陝西洽川鎮。

後土祠 @NIT鐵蛋

雨季水大,禁行。古渡斷航,對岸的洽川風景名勝區只能隔河遙望。陝西那邊黃河西岸,有10萬畝的蘆葦盪和15萬畝的濕地保護區。

後土祠 @NIT鐵蛋

當地人稱之」吳王古渡「,網上有人撰文說是吳王闔閭所建,沒文化太可怕。

後土祠 @NIT鐵蛋

古渡坐落在臨猗縣角杯鄉吳王村的黃河岸邊上,相傳由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所建,興於西漢盛於大唐。

後土祠 @NIT鐵蛋

吳王古渡名字由來,有人說是因吳王村(村內有吳、王兩姓)而得名。有人說是由漢吳王劉濞而得名。劉濞是劉邦侄,封吳王。劉濞父親劉仲曾為合陽侯,在今洽川,古渡口西岸陝西那邊。陝西這邊只認」吳王村「。

後土祠 @NIT鐵蛋

明清時代,吳王古渡與禹門渡、風陵渡並駕齊名,號稱黃河三渡。共和國時期,這裡是342國道黃河渡,黃河上最長的浮舟橋。菏寶高速公路臨猗黃河大橋建成,吳王古渡漸漸被遺忘了。

後土祠 @NIT鐵蛋

告別吳王古渡,河東繞上一大圈,上臨猗黃河大橋跨越黃河,夜入韓城,老城住下。

韓城古城 @NIT鐵蛋

韓城的花椒酸奶和小吃街,讓我家領導惦記了好久了,必須第一時間去尋找。

韓城古城 @NIT鐵蛋



NIT鐵蛋的遊記列表
微信掃一掃,免費獲取9000景點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