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景點大全 >驢友遊記 >NIT鐵蛋的旅遊空間> 南捕廳---南京市民俗博物館

南捕廳---南京市民俗博物館

2019-11-05 15:32:12 NIT鐵蛋 閱讀:6409 積分:2000  
相關景區攻略:

明朝定都南京后,朱元璋從全國各地遷來工匠10萬餘人,以「前店后坊」的形式構建了當時對後世影響深遠的著名手工業集聚區「明代十八坊」,逐漸發展成人口密集、商肆繁榮的地區。有織錦坊、鞍轡坊、弓匠坊、箭匠坊、鐵作坊、銀作坊、氈匠坊、雜役坊等,這些作坊當年多分佈在老城南,現在都基本敗落消失了。前些年,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的古城南京負面名聲不斷,出現了許多文物偽造景觀工程,明城牆遺存保留下來的,只有中華門、漢西門、和平門和清涼門這四個城門。現在造假城牆,把原來的基礎破壞了。「江南第一名湖」莫愁湖被譽為洗腳盆,讓人哭笑不得。

南京甘熙故居 @NIT鐵蛋

現今位於南京老城南片區的南捕廳地塊,是南京明清時期歷史風貌保留較好的代表區。上屆南京人民敢想敢做,計劃將「 明代十八坊」勝景將重現南捕廳。這屆官府更厲害了,規劃將南捕廳歷史街區打造成「江南七十二坊」,復興明清文化精髓……手工業文化、會館文化、崑曲戲劇文化等江南文化,充實「明代十八坊」的內涵和意義,實現「天京」傳統歷史文化的回歸和再現。

南京甘熙故居 @NIT鐵蛋

顧名思義,南捕廳是一個與緝捕工作有關的地方。清代南京有兩個專門從事緝捕工作的衙署。南捕廳是負責轄區內陸上的緝捕工作的,北捕廳則是負責水上緝捕工作的。南捕廳毀於太平天國。同治十一年原址重建,清末新政時,在此設立警察局。南捕廳可以說是中國現代警察的發祥地。南捕廳舊址房屋已蕩然無存,但以此命名的老街巷卻保存了下來,沿用至今。

南京甘熙故居 @NIT鐵蛋

30多年前,南京市文物普查中,發現了深藏鬧市卻規模宏大的南捕廳「甘家大院 」這片古建築群,民間俗稱「九十九間半 」。此時的古建築內,住戶龐雜、房屋破舊、改建搭建嚴重,政府對甘熙故居得到了搶救性的保護,在甘熙故居內籌建南京市民俗博物館。幾度春秋,幾經風雨,甘熙宅第完整重現了歷史原貌。2006年,甘熙故居被國務院批准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正名為「甘熙宅第」。

南京甘熙故居 @NIT鐵蛋

南京市民俗博物館經過這近三十年的努力,已成長為在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專業性博物館。

南京甘熙故居 @NIT鐵蛋

隨後,「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館」掛牌。
南京甘熙故居 @NIT鐵蛋

民俗博物館兼承「南京市非遺傳承保護展示基地」。

南京甘熙故居 @NIT鐵蛋

館內主要展覽內容包括: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綜合展示、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技藝展演、金陵甘氏家族歷史陳列、南京傳統婚嫁育兒習俗展示以及南京地區非遺藝術展演等。

南京甘熙故居 @NIT鐵蛋

老南京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的婚嫁民俗也在這裡以各種實物的形式體現出來。展櫃里展出了新娘的嫁妝、新人的禮服、婚禮用具等等。

南京甘熙故居 @NIT鐵蛋

展館布展運用了最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強調互動參與性,參觀者在這裡不僅能夠領略傳統民居建築的優雅精緻,也能體驗南京民俗文化深厚的底蘊,同時還能夠近距離觀賞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精彩表演。

南京甘熙故居 @NIT鐵蛋

南京的根在城南,這裡有南京的歷史,有屬於老南京人的集體性回憶。

南京甘熙故居 @NIT鐵蛋

甘熙宅第和明孝陵、明城牆並稱為南京市明清建築的「三大景觀」。

南京甘熙故居 @NIT鐵蛋

一座博物館就是一部物化的發展史,走進博物館,穿越時空的阻隔,零距離與歷史對話。

南京甘熙故居 @NIT鐵蛋

一處文化旅遊景點。
南京甘熙故居 @NIT鐵蛋

南京市民俗、非遺「雙博館」是南京老城文化的見證和縮影。

南京甘熙故居 @NIT鐵蛋

在這裡,您可以領略傳統民居建築的優雅精緻。

南京甘熙故居 @NIT鐵蛋

閱讀一個千年家族的興衰歷史。

南京甘熙故居 @NIT鐵蛋

感受南京民俗文化的深厚底蘊。

南京甘熙故居 @NIT鐵蛋

了解南京一百多項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基本情況。

南京甘熙故居 @NIT鐵蛋

觀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精彩展演。

南京甘熙故居 @NIT鐵蛋

《江寧甘氏友恭堂記》碑石鑲嵌於「友恭堂」東牆之上,碑文成書於清嘉慶十七年。
南京甘熙故居 @NIT鐵蛋

碑文字體遒勁工整,清晰可辨。
南京甘熙故居 @NIT鐵蛋

江寧丹陽鎮, 有大甘村、小甘村,這裡就是金陵甘氏的祖脈發源之地。明朝末年,一支甘氏族人離開祖居地小丹陽甘村,進入城內,開始以務農,經營田產為生,至乾嘉之際,南京絲織業大盛,經營「剪絨、江綢、貢緞、棉紗、布帛」,經過幾十年、兩代人的努力,家境逐漸殷實。

南京甘熙故居 @NIT鐵蛋

入城以後,甘家先居東花園(今白鷺洲)。嘉慶初年,甘國棟在時稱府西大街的南捕廳買下一塊宅基地,開始營建房屋,嘉慶已末(1799年)正式遷居於此,並取堂名曰「友恭堂」。「友恭堂」是南捕廳甘氏的堂號,也是整個宅第、家族的共同稱謂。

南京甘熙故居 @NIT鐵蛋

甘家同心協力,勤儉砥礪,在嘉慶十七年前後,開始在南捕廳舊宅的基礎上加以擴建,一舉奠定了甘熙宅第的規模。

南京甘熙故居 @NIT鐵蛋

「友恭」二字源於「三字經」。 「友恭」的意思是家族之中、兄弟之間應上友下恭,兄應愛其弟,弟則敬其兄,延及父子長幼之間同樣如此,這樣便能父慈子孝、兄弟和睦、從而產生家族凝聚力。 「友恭」的根本是儒家的「孝」,兩百多年來,「友恭」精神被甘氏家族歷代先祖奉為治家、處世的靈魂和準則。

南京甘熙故居 @NIT鐵蛋

「友恭」的精髓:「余惟友恭皆本於孝,先王所以上治祖禰,下治子孫,皆孝之達也……是則上治下治,皆舉之矣。誠所謂至德要道之揔也。」「友恭」的根本就是儒家的孝道,履行孝道是最美好的道德和最精要的道理。

南京甘熙故居 @NIT鐵蛋

中國人歷來認為孝是天經地義之事,是人人都應遵守的道德規範。甘家的「友恭」的家訓正是由孝推演而來,甘家的治家理念完全是基於儒家文化的倫理思想。

南京甘熙故居 @NIT鐵蛋

在甘熙宅第花園之中,原建有一座江南著名的藏書樓——津逮樓。它的建造者是甘熙之父甘福,據載津逮樓中除藏有宋元明清歷朝古籍善本十餘萬卷外,還藏有三代彝鼎、金石書畫,刊刻書籍,可謂是一座文化寶庫。家族子弟,甚至是親朋學友都可到樓中讀書,經過允許,還可借出。津逮樓毀於太平天國的戰火之中。

南京甘熙故居 @NIT鐵蛋

甘家在嘉道間雖以經商起家,但祖輩都是讀書之人,發家之後,更是要求家族子弟以讀書為首業,因此藏書教子成為治家之道。

南京甘熙故居 @NIT鐵蛋

嚴鳳英舊居。嚴鳳英(1930-1968),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她本名黛峰,藝名鳳英。

南京甘熙故居 @NIT鐵蛋

1948年,不滿20歲的嚴鳳英,輾轉流落到南京,就寄住在小商家中,在夫子廟一帶賣唱。50年代初,甘家名票於太平南路創辦「友藝集」京劇茶座。嚴常與舞廳同伴前往聆聽。后經人介紹,嚴認識了甘律之,訂下了白首之盟。

南京甘熙故居 @NIT鐵蛋

嚴鳳英與南京有一段割不斷的姻緣,這是在《天仙配》問世之前,嚴鳳英尚未成名之際,她從京昆藝術中吸取了豐富的營養,這養分的吸取正是在甘宅。在甘家期間。嚴鳳英經歷了嚴格、規範的京劇崑曲訓練,為後來嚴鳳英黃梅戲的精湛表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甘律之支持她重新登上黃梅戲舞台,主演的《天仙配》在上海會演獲得巨大成功,贏得劇本、演出、音樂、導演等多項大獎,嚴鳳英更是獲得演員一等獎。獲獎之後不久,嚴鳳英毅然回到南京與甘律之正式登記結婚。

南京甘熙故居 @NIT鐵蛋

后因「歷史的誤會」,二人又不得不離異。在嚴鳳英之前,黃梅戲只是一個難登大雅之堂的地方小調;自她以後,黃梅戲才隨著《天仙配》、《女駙馬》等戲的走紅風靡全國。

南京甘熙故居 @NIT鐵蛋

「文革」一來,嚴鳳英卻大難臨頭,先是被打成 「國民黨潛伏特務」、 「現行反革命」。1968年4月8日,嚴鳳英吞服了大量安眠藥……如今,甘熙宅第的西偏院,還保留著嚴鳳英和甘律之曾住過的「舊居」,她在這裡向甘貢三先生學習京昆技藝,又與甘律之相識、相戀並結婚。

南京甘熙故居 @NIT鐵蛋

在南京地區規模較大的多進穿堂式民居,都俗稱為「九十九間半」。究其原因,九是最大的陽數又是吉數,過九到十就到了頭,而到頭就意味著走下坡,所以中國自古就有「九五之尊」的說法。中國最大的宮廷建築是故宮,號稱「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最大的官府建築為孔府,號稱「九百九十九間半」,而民居則最多不過 「九十九間半」了,這半間既表示沒達百間的謙虛,又有僅半步就到目標的得意。

南京甘熙故居 @NIT鐵蛋

甘熙宅地稱為「九十九間半」,其實總共有房間三百餘間。

南京甘熙故居 @NIT鐵蛋

明太祖建立起規模龐大的官營手工業,雲集工匠約十餘萬,其布局和規模罕見,影響深遠,在南京城市歷史文化遺產中的地位不容忽視。

南京甘熙故居 @NIT鐵蛋

面對古代與現代的碰撞,歷史與未來的交集,南京做出有益的嘗試。十幾年前,我的許多朋友參予其中。南京民俗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得知我是他們的同仁,退回了我的30元門票錢,安排我自助參觀。

南京甘熙故居 @NIT鐵蛋

如今,政府已展開對南捕廳環境改造的第四期整治工程。也許不久的將來,這裡將打造成一片南京城南的文化旅遊街區,與秦淮片區連成一片,恢復歷史繁華風貌,成為全國知名、南京特質彰顯的文化旅遊新地標。


NIT鐵蛋的遊記列表
微信掃一掃,免費獲取9000景點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