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景點大全 >驢友遊記 >NIT鐵蛋的旅遊空間> 環遊華夏天境•46•歸河南走豫西夢圓

環遊華夏天境•46•歸河南走豫西夢圓

2023-11-07 15:54:24 NIT鐵蛋 閱讀:942 積分:2005  
相關景區攻略:

2023年之夏的「三晉一號」之行即將收官,接到颱風「杜蘇芮 」預警,華北華東將出現強降雨,果斷放棄南太行的城堡,取道呼北高速往河南。

山西聖天湖景區 @NIT鐵蛋

風雨中,黃河崖祭拜中條山抗日義士。

山西聖天湖景區 @NIT鐵蛋

又見「黃河一號旅遊公路」,再走上一段。

山西聖天湖景區 @NIT鐵蛋

再上呼北高速,運寶(運城靈寶)黃河大橋。

三門峽函谷關古文化旅遊區 @NIT鐵蛋

黃河南,支流弘農澗河,古名門水,在靈寶市境內。

三門峽函谷關古文化旅遊區 @NIT鐵蛋

秦函谷關,鄰近弘農澗河入黃河口處,關在谷中,深險如函,所以稱『函谷關』。

三門峽函谷關古文化旅遊區 @NIT鐵蛋

函谷關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

三門峽函谷關古文化旅遊區 @NIT鐵蛋

函谷關是古代西去長安、東達洛陽的通衢咽喉,千百年烽煙際會、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塞,

三門峽函谷關古文化旅遊區 @NIT鐵蛋

有了函谷關,秦國才能據崤函之固,在六國聯擊之下立於不敗之地,並在時機成熟時東出橫掃天下。
三門峽函谷關古文化旅遊區 @NIT鐵蛋

當年的雄關要塞,早已湮滅在歷史煙塵中。現在的函谷關,歷史文化旅遊區。
三門峽函谷關古文化旅遊區 @NIT鐵蛋

秦漢時期,關中地區為京師所在,人以身居關中為傲。相傳,漢樓船將軍楊仆恥為「關外民」,上書武帝,請求將關城東搬遷至其家鄉洛陽新安縣,自己成了「關內人」。新安漢函谷關,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關樓保留了民國期間最後一次修葺的形制。漢函谷關的軍事防禦功能遠不如秦關,但作為交通樞紐和商貿中轉站的功能更為完備。當時它不僅是一道關,還是一座城。漢函谷關出土了大量牽駝俑、胡俑、駱駝俑等,這些具有西域特色的文物佐證了當時絲綢之路的繁榮,以及漢函谷關作為「絲綢之路第一關」的地位。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函谷關作為交通要塞和東西交流窗口的角色從未改變。隨著古代政治中心東移和經濟中心南移,扼守東西要道的函谷關地位逐漸衰落。回溯中華民族的發展歷程,函谷關始終是不可忽視的存在。

三門峽函谷關古文化旅遊區 @NIT鐵蛋

地坑院在河南三門峽陝州區、山西運城 、甘肅 隴東的慶陽及陝西的部分地區均有分佈。 陝州離函谷關不遠,去看看。

三門峽陝州地坑院 @NIT鐵蛋

河南三門峽市陝州區高台平原地帶,許多村民仍居住在地坑院里,至今仍有100多個地下村落、近萬座天井院。

三門峽陝州地坑院 @NIT鐵蛋

導航去「陝州地坑院景區」,陝州區張汴鄉北營村,景區鐵壁合圍,龐大的停車場空無一人,地坑院酒店,八卦形布局,貌似爛尾。繞道「正門」,過了「上班」時間明天開門。

三門峽陝州地坑院 @NIT鐵蛋

打開衛星圖看看,南面很多村子也有黑色方洞洞,應該是地坑院,去那邊巡遊一下。

三門峽陝州地坑院 @NIT鐵蛋

沒走多遠,有處叫南營的村子,停了不少車,有燈飾招牌。
三門峽陝州地坑院 @NIT鐵蛋

果然有地坑院。

三門峽陝州地坑院 @NIT鐵蛋

地坑院有約4000年的歷史,一度是黃土丘陵地區一種較普遍的民居形式,在豫西尤為集中。

三門峽陝州地坑院 @NIT鐵蛋

南宋紹興九年朝廷秘書《西征道里記》書載:「自滎陽以西,皆土山,人多穴居……初若掘井,深三丈,即旁穿之」。


三門峽陝州地坑院 @NIT鐵蛋

開始時像挖井一樣挖出院心,深度約七米,從旁邊向院內挖……

三門峽陝州地坑院 @NIT鐵蛋

地坑院也叫下沉式窯院,是古代人們穴居生存方式的延續,被稱為中國北方的「地下四合院」。早年村落所有的居舍都是位於地下,一個坑一戶人家,均勻地分佈在村子的土地上。見樹不見村,見村不見房,聞聲不見人。
三門峽陝州地坑院 @NIT鐵蛋

地坑院地處黃土高原邊緣,土層厚且堅硬,窯洞還是天然的溫度調節器,冬暖夏涼,特別是它建造簡單價廉,對昔日貧窮的山民來說,這樣的建築是再理想不過的了。
三門峽陝州地坑院 @NIT鐵蛋

打哪裡下去?周邊瞧瞧,那邊像是下沉入口。
三門峽陝州地坑院 @NIT鐵蛋

果然,台階坡道。這口院,開了民宿。
三門峽陝州地坑院 @NIT鐵蛋

老闆,有房嗎?

三門峽陝州地坑院 @NIT鐵蛋

對不起,客滿。今天是周末,你們掖傍黑才來。往南曲村那邊還有不少地坑院農家樂,沒開發旅遊 ,都是有人居住的,可以去那邊看看……

三門峽陝州地坑院 @NIT鐵蛋

好奇,今天下大雨,這下沉院子里沒積水……這幾盆花下面是滲水井,很深,積蓄雨水,自行滲入深處。坑院上部四周有攔馬牆,防止雨水灌入院里,保護路人安全。

三門峽陝州地坑院 @NIT鐵蛋

豫西年均降雨量只有500毫米左右。即使偶遇洪澇,到處是溝壑,雨水出路通暢,一般不會殃及地坑院群……實在太大,只好上地面祈求龍王爺開恩,那也是百年一遇的事。

三門峽陝州地坑院 @NIT鐵蛋

繞一圈看看,可以了,不再有神秘感了。

三門峽陝州地坑院 @NIT鐵蛋

村裡再看看,尋見幾口廢棄的地坑院。

三門峽陝州地坑院 @NIT鐵蛋

夕日住在地坑院的人家逐漸搬遷,「民居史上活化石」日益減少。
三門峽陝州地坑院 @NIT鐵蛋

歷史上,黃河中游黃土塬上的先民卻相當貧困,稀缺資源,建房難度大。

三門峽陝州地坑院 @NIT鐵蛋

地坑院建築成本低,自家勞力農閑時揮撅刨挖,一年兩載中能建成一座窯院……

三門峽陝州地坑院 @NIT鐵蛋

去陝州城裡尋住?不,上G209往南去,大王鎮。

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 @NIT鐵蛋

次日上呼北高速,還沒到豫西的盧氏縣城,前方路斷了,統統下路。

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 @NIT鐵蛋

再回G209,走上一段,過了縣城,城南的高速口還是封閉。

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 @NIT鐵蛋

G209洛河大橋改建,又封路。

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 @NIT鐵蛋

不甘心回頭,向卡口的大姐溝通了好久,豫西山裡的的方言難懂,互相溝通了半天:我們往西峽~南陽方向。

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 @NIT鐵蛋

她終於明白我們想幹啥,讓我們走縣道,去五里川。
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 @NIT鐵蛋

途經盧氏縣橫澗鄉南的無名山口,伏牛山與熊耳山交界帶,靠近名為老界嶺根的小村,海拔1300米+。

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 @NIT鐵蛋

此行最後一個山口,別小瞧它,這是為秦嶺最東段嶺脊,長江、黃河兩大流域分界嶺。之後的山谷長下坡,南北走向,故名「十里陰」。

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 @NIT鐵蛋

五里川到了,赤水河,挺大的鎮子,三門峽、南陽 、商洛 豫陝兩省三市邊界地區的中心鄉鎮。

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 @NIT鐵蛋

這裡依然歸盧氏縣。

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 @NIT鐵蛋

G59呼北高速公路可以上去了,走一段轉上滬陝高速。

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 @NIT鐵蛋

天色好了,下高速走國道312。

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 @NIT鐵蛋

沿途觀賞豫西南的鄉間美景。

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 @NIT鐵蛋

哪吒故里,河南西峽縣。搞笑,許多地方均說是哪吒故里。

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 @NIT鐵蛋

南陽到了。

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 @NIT鐵蛋

車覽市區。

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 @NIT鐵蛋

不上高速了,去桐柏山下看看,晚上住縣城。

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 @NIT鐵蛋

夕陽與彩雲。
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 @NIT鐵蛋

桐柏,電影《小花》的故事發生地,我們這一代東方「英雄&美人"之鄉。

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 @NIT鐵蛋

這裡的景區,主打」淮河源「。

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 @NIT鐵蛋

桐柏縣自稱「中原茶鄉」,南郊茶祖小鎮,再現茶祖神農氏。

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 @NIT鐵蛋

暴雨季,淮河溢滿。

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 @NIT鐵蛋

出南陽奔信陽。

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 @NIT鐵蛋

終於搞清南陽、信陽是何方位了。

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 @NIT鐵蛋

過信陽。

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 @NIT鐵蛋

羅山,隸屬於信陽市,位於河南省南部,大別山北麓,淮河南岸。

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 @NIT鐵蛋

還沒靠近大別山,一通狂風暴雨,氣溫驟降近十度。
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 @NIT鐵蛋

進了安徽立刻轉為藍天白雲。
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 @NIT鐵蛋

不知哪裡又飄來了雲,又是一通雨。

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 @NIT鐵蛋

然後彩虹。
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 @NIT鐵蛋

過滁河,進南京江北地界,劈頭蓋臉又是一通,幾乎看不到路面。

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 @NIT鐵蛋

「杜蘇芮」太厲害了,我們都繞行豫西南了,你在冀北也不放過我們。

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 @NIT鐵蛋

還好,回到江東,藍天白雲。

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 @NIT鐵蛋

避暑消夏」三晉一號「,捎帶」草原天路「&」壩上烏蘭布統「,7500公里。

一號旅遊公路 @NIT鐵蛋

33天,沒打理小院子,都長瘋了。金陵今夏雨水好,老天爺為魚缸補滿了水,九條🐟都還活著,只是苗條了一些。
南京老山國家森林公園 @NIT鐵蛋

全文完。

謝謝啦!



該景區其他遊記
NIT鐵蛋的遊記列表
微信掃一掃,免費獲取9000景點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