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景點大全 >驢友遊記 >金牛的旅遊空間> 5A級旅遊景區-喀什噶爾古城

5A級旅遊景區-喀什噶爾古城

2021-07-27 16:59:18 金牛 閱讀:2735 積分:2000  
相關景區攻略:


喀什噶爾老城景區 @金牛

喀什噶爾古城,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佔地面積20平方公里。疏勒國都改稱「盤橐城」,前身即西漢時疏勒城。據近年來史學界考證,盤橐遺址就是今喀什市東南郊的艾斯克薩古城,位於克孜勒河與吐曼河交界的高埠之上,從地理位置上看,這種推測極有可能,不過尚有待進一步證實,「疏勒國……王治疏勒城……有市列」(《漢書·西域傳 》),這是2100餘年前張騫對喀什古城的最早文字記錄。疏勒城(今喀什市)的形成無疑還要提前一二百年。至於此城的方位面積,目前尚無可考。

喀什噶爾老城景區 @金牛

從烏魯木齊出發,經過1600公里的長途跋涉來到這裡。

喀什噶爾老城景區 @金牛

當地人對我們很友好,喜歡給他們拍照。

喀什噶爾老城景區 @金牛

喀什噶爾老城景區 @金牛

喀什噶爾老城景區 @金牛

這個老玩起了自拍。

喀什噶爾老城景區 @金牛

喀什噶爾老城景區 @金牛

這家主人讓我們進去參觀。

喀什噶爾老城景區 @金牛

喀什噶爾老城景區 @金牛

喀什噶爾老城景區 @金牛

金碧輝煌,一看就知道這家非常有錢。

喀什噶爾老城景區 @金牛

喀什夜景
喀什噶爾老城景區 @金牛

晚上住喀什

喀什噶爾老城景區 @金牛

高台民居是新疆喀什市老城東北端一處建於高40多米、長800多米黃土高崖上的維吾爾民族聚居區,距今已有600年歷史,是喀什展示維吾爾古代民居建築和民俗風情的一大景觀。

維吾爾民居有著濃厚的維吾爾族 建築風格,其風格特點的形成是喀什的特殊環境和自然條件下,受到伊斯蘭文化 的影響,並經過數百年歷史的演變而逐漸形成的。

喀什噶爾老城景區 @金牛

民居院落平面布局自由靈活,居民建築的室內外空間布置都是根據具體條件的實際需要而定,不受對稱等概念的束縛,充分利用地形和空間修建,高台民居里的院落住宅有平房、二層樓房、三層樓甚至有七層樓,崖上建有三層、崖下四層,從崖上、崖下都可上,宅主絕妙設計充分利用了地形,土崖上的三層可以從崖上出進,崖下四層即可從三層下到最底層,也可從最底一層沿上下互通的樓階到達任何一層。

喀什噶爾老城景區 @金牛

喀什噶爾老城景區 @金牛

簡樸變化多端的外形。維吾爾族建築組成建築外牆凹凸線腳不多,牆面大方流暢,戶外大門,多為兩扇門,莊重厚實,門上鑲有、刻有圖案花紋的銅質、鐵質護板壓條。吊裝兩個碗大的門環供上鎖用。沿街外牆用土坯砌成,抹上麥草泥,數十年甚至百年依舊如故。也有用白石灰塗刷的。

喀什噶爾老城景區 @金牛

高台民居這裡的維吾爾族 人世代聚居,房屋依崖而建,家族人口增多一代,便在祖輩的房上加蓋一層樓,這樣一代一代,房連房,樓連樓,層層疊疊,這些房屋大多是土房,也有不少新建的磚房。在這些隨意建造的樓上樓、樓外樓之間,形成了四通八達、縱橫交錯、曲曲彎彎、忽上忽下的50多條小巷,沒有本地人帶路,外來人一定會迷路的。


喀什噶爾老城景區 @金牛

早晨景區門口有節目表演,歡迎來景區參觀的遊客。
喀什噶爾老城景區 @金牛

喀什噶爾老城景區 @金牛

喀什噶爾老城景區 @金牛

喀什噶爾老城景區 @金牛

喀什噶爾老城景區 @金牛

喀什噶爾老城景區 @金牛

當地的生活照片。


新疆艾提尕爾清真寺 @金牛

艾提尕爾清真寺始建於公元1442年,坐落在景區中心的艾提尕爾廣場西側,約合16820平方米,佔地面積25.22畝,是中亞最大的清真寺之一,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喀什香妃園 @金牛

香妃故園阿帕霍加墓,坐落在喀什市東北郊5公里處的浩罕村,佔地面積30畝,始建於公元1640年前後,距今已350年,是一座典型的維吾爾式古陵墓建築。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喀什香妃園 @金牛

在乾隆皇帝的40多個后妃中,有一位維吾爾族女子,她就是聞名遐邇香妃墓地(11張) 的香妃。其實香妃是否遍體生香,根本無從考證。但乾隆帝只有一個維吾爾族妃子卻是史實,她就是容妃。在乾隆帝的40多名妃子中,有一名回妃,本不奇怪,可是在容妃死後的一百多年內,卻引起了一批騷人墨客的興趣,在容妃身上大做文章,甚至編造出一個「香妃」的故事。從野史、詩詞到舞台,繪聲繪影大肆渲染,競達到了真假難辨的程度。詩詞、戲曲中的人物是可以編造的,但發展到排除史實、以假亂真的程度,就有問題了。以下,我們暫還按習慣稱其為香妃,看看她的真實生平。
喀什香妃園 @金牛

據清史記載,她在宮中生活了28年,53歲時病逝,葬於河北清東陵裕妃園寢內,傳說香妃的兄長用了三年半時間,從北京帶回的遺物,葬在陵殿的東北角,所以香妃墓內存放的是香妃的衣冠。

喀什噶爾老城景區 @金牛

自魏晉南北朝至隋代,中國正史上都記載說:疏勒國 ,有大城十二,小城數十;其都城方五里。這些記載使我們第一次知道了喀什古城的周長面積,但方位卻未指明。《新唐書·地理志》中說:「疏勒國……王治伽師城。」又引賈耽 《四夷道里記》云:「疏勒鎮南北西面皆有山,城在水中;城東又有漢城,亦在灘上,赤河(即今克孜勒河 )來自疏勒西葛羅嶺,至城西分流,合於城東北。」可知古喀什城在唐代稱「伽師 」,這一稱呼至今仍保留為喀什 市最古老的居民區「恰薩」,伽師——恰薩——喀什,其實不過是同音異譯。根據《新唐書》 的地理描述古喀什城在唐代應在今喀什市東北的汗諾依古城一帶。到喀拉汗王朝時期,喀什噶爾城被稱為突厥語 的「歐爾達坎特」——王都。據當時的《突厥語大詞典 》記載:「克孜勒——橫穿喀什噶爾的一條河名;吐曼——流經喀什噶爾中部的一條河的名字。」這說明克孜勒河與吐曼河在當時就是喀什噶爾城附近的兩條河流,與今日位置很接近;這也說明在喀拉汗王朝中晚期,古城已開始從汗諾依一帶向西推移,清朝自1760年在喀什噶爾設參贊大臣 之後,作為天山以南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喀什噶爾城人口激增,舊城區居住不下,開始向今解放路以西拓展。1762年築徠寧城,與舊城只隔不足1公里。到1839年,徠寧城與舊城之間的地帶已全建為民居,清朝駐喀什噶爾阿奇木伯克郡王祖赫爾丁(即史書中所稱「阿肯木伯克早敦」)主持了擴城工程,將城西牆移至今尤木拉克協海爾路,與原徠寧城相連,在今老郵電局處新辟南門,稱「庫木代爾瓦扎」(沙門),南關一帶成為繁華的手工業區,形成了以艾提尕大清真寺 為中心的一座新城。

金牛的遊記列表
微信掃一掃,免費獲取9000景點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