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景點大全 >驢友遊記 >碧波流煙的旅遊空間> 塞外風光

塞外風光

2022-11-06 19:40:28 碧波流煙 閱讀:738 積分:2000  

      2010年8月,我隨部分高校工會工作者往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學習交流,同時到離呼市約90公里的希拉穆仁大草原,還有響沙灣、內蒙古自治區與山西省交界處的殺虎口、雲岡石窟、喬家大院、平遙古城及五台山等一些景區遊覽。感受了祖國大好河山的壯美,歷史的悠久,多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民族工藝的巧奪天工以及佛教道教文化的古樸玄妙。我不想在這裡純粹作為遊客來走馬觀花,我要用自己的相機,記錄下一些精彩的片段,將三維或四維的空間給予我的震憾,用定格的二維圖片方式留給我的讀者。讓他們的心與我一起激烈的跳動,與我一同感受我們中華大地泱泱大國的丰采,一起領略那純真樸實而又賞心悅目的歷史文化遺迹帶給我們的自豪與歡欣。當然,作為一個虛度了前半生和人,我時時規勸我的學生,不能心安理得地坐在前人栽種的大樹下面乘涼,我們這些炎黃子孫還應該想著為我們可愛的祖國做點什麼,應該想著為神州大地添磚加瓦,再鑄輝煌才是。我們首先在呼和浩特近郊的參觀了著名的昭君博物館。下面這個建築物是昭君博物館大院內的匈奴文化博物館。 

       昭君出塞的歷史故事人人皆知,最近幾年播出的五十四集電視連續劇《昭君出塞》,更讓昭君的故事火了一把。歷史資料記錄,昭君出塞后,漢匈兩族團結和睦,國泰民安,「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現出欣欣向榮的和平景象。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于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師,後為匈奴右日逐王。當時,王昭君以大局為重,忍受極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後母」的風俗,嫁給呼韓邪的長子復株累單于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長女名須卜居次,次女名當於居次(「居次」意為公主)。王昭君去世后,厚葬於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黃河水;後人稱之為「青冢」;到了晉朝,為避晉太祖司馬昭的諱,改稱明君,史稱「明妃」。 李玉剛「鏡花水月」來了個王昭君的扮相,足見王昭君的歷史功績在人們心目中影響之深。我想這不僅僅是她主動出塞和親,更重要的是她出塞之後,使漢朝與匈奴和好,邊塞的烽煙熄滅了50年,增強了漢族與匈奴民族之間的民族團結,是符合漢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與她的子女后孫以及姻親們對胡漢兩族人民和睦親善,及當時的經濟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她得到歷史的好評。 圖片為座落於呼和浩特市郊昭君博物院內的匈奴文化博物館。

       我們一路乘坐了三個多小時的車,終於達到了希拉穆仁大草原。我想在這裡體驗一下當年王昭君是如何適應邊疆荒涼氣候的。在草原的蒙古包住宿,雖然有自來水,但水冰涼浸骨,不摻熱水根本不能用。第二天,我們來到大草原,觀看希拉穆仁大草原的賽馬。看這裡的遊客在草原上騎著牧民的馬,那信馬由韁的勁頭,著實讓人羨慕不已。

       我記得當地的導遊安排了一次讓我們觀看這內蒙古希拉穆仁大草原上摔跤比賽的活動。摔跤比賽,在電視里見到過,但觀看真人比賽還有不一樣的感覺。不過我們知道,這裡的比賽帶有表演的性質,比較謙讓而不動真格的。所以在觀看比賽的時候,難免有些分心。

       這時我還能見到供草原遊覽者試駕的草地小四輪越野車。這種車一般城市人難以看見,這種沒有擋泥板的小四輪車,多半能夠在旅遊景點供遊客享用,它有小汽車一樣的動力,但比較小汽車,它們的靈活性大多了,一般男青年和特別瘋的姑娘家很喜歡。

      彪悍的蒙古族摔跤手在希拉穆仁大草原上為旅遊者表演摔跤。

      這裡就是我們在希拉穆仁大草原上居住宿營過的帳蓬。

      這就是我們住宿過的草原的帳蓬,享受原生態的生活,也別有一番情趣,就是再苦也似乎心甘情願。這畫面上有一位遊客擔著他的箱包,我當時大概也就是這麼一副派頭吧。

      離天希拉穆仁大草原,我們隨團來到響沙灣,它也叫銀肯響沙(「銀肯」為蒙古語,意為「永久」),居中國響沙之首,堪稱響沙之王。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境內庫布齊沙漠中,距內蒙古包頭市30公里。響沙灣旅遊景區是國家旅遊局推出的「首批國線旅遊景點」之一、中國AAAA級風景區。 響沙灣是一個彎形沙坡,背依蒼茫大漠,面臨大川,高度近百米,沙坡斜度為45度,寬度400多米。天晴無雨、沙子乾燥時,人從沙丘的頂部往下滑,沙子會發出飛機轟鳴般嗡嗡聲。這是景區附近的一片空曠地,誰捨得在飛沙滿天的銀肯響沙地舉起相機呀!? 

      在沙地遊玩過,旅行車繼續往前,經過了很長的路程,終於來到了位於山西省朔州市右玉縣境內晉蒙兩省(區)交接處的殺虎口。殺虎口北倚古長城,西臨蒼頭河。作為一代雄關,聞名遐邇,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殺虎口地勢險要,東、西兩山之間形成一條3300米長的狹長走廊,自成天然關口。清《朔平府志》云:「殺虎口乃直北之要衝也,扼三關而控五原,自古稱為險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殺虎口又是歷史上的重要稅卡,作為中原與蒙古、新疆、俄國貿易的必經之路,清極盛時期,關稅日進「斗金斗銀」。清末年解關稅還有13萬兩之多。明清時期,殺虎口還成為晉商的發源地和主通道。曾經盛極一時的「大盛魁」商號的發祥地就在這裡。另外,「走西口」中的西口,即是殺虎口。所謂「東有張家口,西有殺虎口」。作為古代的軍事要塞和邊貿重鎮,殺虎口有較高的知名度和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這裡雄偉壯觀的古長城,保存完整的殺虎堡,櫛比鱗次的烽火台,蒼涼古樸的古戰場,全省罕見的古道敞路坡,工藝精湛的古樂樓等,似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殺虎口的大地上。

      離開殺虎口,我們來到著名的雲岡石窟。這可是我國最大的石窟之一,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000米。因石窟建在武周山麓,而其最高處名雲岡,故取名為雲岡石窟。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 位於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處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鑿,東西綿延約一公里,氣勢恢弘,內容豐富。雲岡石窟現存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造像5萬1千餘尊,代表了公元5至6世紀時中國傑出的佛教石窟藝術。其中的曇曜五窟,布局設計嚴謹統一,是中國佛教藝術第一個巔峰時期的經典傑作。

      古代地理學家酈道元這樣描述它(雲岡石窟):「鑿石開山,因岩結構,真容巨壯,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煙寺相望」。雲岡幾十個洞窟中以曇曜五窟開鑿最早,氣魄最為宏偉。這是當時石窟盛景的真實寫照。雲岡石窟雕刻在吸收和借鑒印度犍陀羅佛教藝術的同時,有機地融合了中國傳統藝術風格,在世界雕塑藝術史上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已成為中外遊人傾慕和嚮往的旅遊勝地,也是世界聞名的藝術寶庫。我在這著名的石窟又一次感受到中華文化寶庫的魅力。

       在雲岡石窟綿延一公里的石雕群中,我所看到的雕像大至十幾米,小至幾公分,巨石橫亘,石雕林立,蔚為大觀。他們有的正襟危坐,栩栩如生,有的載歌載舞,神采飛揚,或擊鼓或敲鐘,或手捧短笛,或懷抱琵琶,悠然自得,笑迎遊人。這些佛像、飛天、贊助者、供養人的面貌和衣飾上,都留有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勤勞。這些佛像與樂伎刻像,還明顯地流露著異域色彩。在我國傳統雕刻藝術的基礎上,吸取、融匯了印度犍陀羅藝術及波斯藝術的精華,這是我國古代人民創造性勞動的智慧結晶,也是他們與其它國家友好往來的歷史見證。 如今見到僧侶們用現代化的手機,讓人感覺到如今僧侶們的生活,也會隨著時代的進步而變得豐富多彩起來。

       旅行的第五天,我們來到仰慕已久的山西五台山。據說在永平十一年,攝摩騰、竺法蘭從洛陽來到了五台山(當時叫清涼山)。由於山裡很早就有阿育王的舍利塔,再加上五台山又是文殊菩薩演教和居住的地方,他二人想在此建寺,但由於當時五台山是道教根據地,他二人頗受排擠,因此奏知漢明帝。漢朝廷為辨別佛教與道教的優劣高下,讓僧人與道士表演、說明、驗證,因此雙方達成協議——約期焚經,以別真偽(相傳,焚經地點在今西安焚經台)。焚經的結果,道教經文全部焚毀,佛教經文卻完好如初,故他二人獲得建寺的權利。台內山多地廣,河流縱橫,何處適合建寺?《清涼山志》載:「在大塔左側,有釋迦牟尼佛所遺足跡,其長一尺六寸,廣六寸,千幅輪相,十指皆現」。相傳他二人不僅發現此足跡,而且還發現佛「舍利」,此外,營坊村這座山的山勢奇偉,氣象非凡,和印度的靈鷲山(釋迦牟尼佛修行處)相似。由於這三種原因,故決定在此建寺。寺院落成后,以其山形命名為靈鷲寺。

      五台山是佛教文殊菩薩的道場,為中國四大佛教聖地之一。相傳這裡最早的佛教寺廟始建於東漢,經歷代修葺擴建已形成一定規模。現存寺院48處,僧尼數百人。五台山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古建成群、文物薈萃、珍品雲集,是中國古建、雕塑、繪畫的藝術寶庫。唐建南禪寺, 佛光寺;始建於東漢,規模宏偉的顯通寺以及《華嚴經字塔》等千百件珍貴文物早已名揚四海。淳樸的民俗風情誘人動情,歷史的名人軼事給人以啟迪,眾多的僧尼生活引人入勝。

      喬家大院也是我一直就想去的地方,它位於山西省祁縣喬家堡村,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東觀鎮僅2公里。它又名在「中堂」,是清代全國著名的商業金融資本家喬致庸的宅第。始建於清代乾隆年間,以後曾有兩次增修,一次擴建,經過幾代人的不斷努力,於民國初年建成一座宏偉的建築群體,並集中體現了我國清代北方民居的獨特風格。2006年2月13日以喬致庸人物為背景,由胡玫導演,朱秀海編劇,陳建斌和蔣勤勤主演的45集電視連續劇《喬家大院》在中央電視台一套黃金檔開播。擁有獨家出版權的上海辭書出版社也推出了《喬家大院》同名長篇歷史小說。

       離開喬家大院,我們來到平遙古城。平遙舊稱「古陶」,明朝初年,為防禦外族南擾,始建城牆,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舊牆垣基礎上重築擴修,並全麵包磚。以後景泰、正德、嘉靖、隆慶和萬曆各代進行過十次的補修 古城夜景和修葺,更新城樓,增設敵台。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因皇帝西巡路經平遙,而築了四面大城樓,使城池更加壯觀。平遙城牆總周長6163米,牆高約12米,把面積約2.25平方公里的平遙縣城一隔為兩個風格迥異的世界。城牆以內街道、鋪面、市樓保留明清形制;城牆以外稱新城。這是一座古代與現代建築各成一體、交相輝映、令人遐思不已的佳地。 2009年,平遙古城榮膺世界紀錄協會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縣城,再獲殊榮。噢,還有一個事差點忘了,那就是我從平遙古城帶回的牛肉,讓家人和自己飽餐的同時,也體驗了華夏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食品製作之精良,味道之鮮美現在想起來還余香滿口,回味無窮。

       塞外之行早已經結束了,但我還是十分想念那廣袤無垠的大地,那蒙古漢子憨厚的笑臉,那裡古樸的民風,那些精美的工藝品。我會深層次地理解祖國疆域的廣闊,多民族人民團結和國家富強的彌足珍貴。


微信掃一掃,免費獲取9000景點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