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景點大全 >驢友遊記 >碧波流煙的旅遊空間> 走向巴黎

走向巴黎

2022-10-20 19:57:08 碧波流煙 閱讀:1059 積分:2000  


       2015年7月31日當地時間下午3點40分,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因特拉肯小鎮,一直陪伴著我們的大巴車向著瑞士西北部行駛。根據路牌看,我們是在向與法國交界的瑞士汝拉州城市波朗特呂(porrentruy)方向前進。大巴車在瑞士與法國的邊境稍作停留後,在法國東北部城市貝爾福(Belfort)休息一個晚上。這一段旅程值得留念的地方我的相機都幫我儲存在CF卡里了。以下的圖片資料就是我從卡里挑選的。

       前面的遊記提到瑞士是中歐一個內陸國家,整個國土地形高峻,素有歐洲屋脊之稱。中南部屬於阿爾卑斯山脈,占駐國家總面積的60%。我們現在是從占國土面積30%的瑞士中部高原向占面積僅10%西北部屬於汝拉山脈的地區行走,平均海拔大多在千米以上。這裡起伏高聳的大山少見,呈現高原緩坡景像。

     下圖這路牌綠色的框內,標明我們前進的方向,正是與法國邊境較近的汝拉州城市波朗特呂(porrentruy)。

     高原地勢平坦,適宜大面積作物的種植生產。下面這圖片好像是產糧區,一望無垠的小麥,好像豐收在望。

      這綠油油的一片作物,在急速前進的車窗旁晃過,很難辨別是它們是哪種經濟作物。法國是葡萄酒的故鄉,我們現正賓士在瑞士靠近法國的邊境地區,因此我認為這是一片葡萄園的可能性最大。感覺他們的耕地利用率很高,不像國內有許多田土被拋荒。

     以下兩張圖片是我們在接近邊境線的地勢較高的公路上拍攝到的邊境小鎮的地形地貌。他們好像沒有改天換地般地平整土地,而是隨遇而安似的隨著地形的變化,因勢利導地安排公路、大道、田園、牧場、民居、灌木叢、小樹林、山岡和森林。

       當天傍晚7點11分,我們到達這個曾經是非常繁忙的邊境檢查站,如今因為締結了歐盟,免除了很多繁瑣的邊界手續,所以這檢查站已是人去樓空,顯得非常冷清。在邊境檢查站的正前方,我們能夠看到一塊路牌。它指引了法國東北部城市貝爾福(Belfort)的方向。

      過邊境僅20多分鐘,我們就到達這個法國小城貝爾福(Belfort)市。前方一個三叉路口的電子路牌上很清楚地標明了城市的名稱。電線杆上的法國國旗和桿下面的城市出租自行車 顯示這個小城市的市民既愛國又重視家鄉的環境保護。

       2015年7月份的最後一天,我們就在法國城市貝爾福(Belfort)的一家賓館過夜。那天晚上旅行社安排的是自助晚餐。安排了床位后,天色漸暗,我為了方便找餐館,沒有帶相機,現在才想起後悔來,這可是我們進入法國的第一個城市啊! 這裡實行的是夏時制,已經是傍晚7點半,但天還大亮著。街心公園傍有下棋的老頭和帶著孩子享受天倫之樂的家長,看樣子將孩子騎在自己的肩頭上,世界各民族的家長都喜愛。街上的行人很少,大概這正是人們在家裡享受晚餐的時候。

       第二天離開貝爾福(Belfort)時,天還下著小雨。我們的大巴車前方的擋風玻璃上呈現了小水珠,但今天的視野好像很開闊,空氣中的塵埃好像被水珠吸收了似的,這讓我們的眼睛能夠達到平時瞧不到的偏遠地區。

       遠處突兀的山岡上,好像有人編織了一頂碩大無朋的毛線帽子給它戴上了一樣。彎彎曲曲的鄉間小道,一直伸向遠方。這片法國的土地,從舊石器時代到鐵器時代的各個時期, 都發現了較為系統的人類文化遺迹。其中包括有30至40萬年前的人類頜骨化石,有法國西南部拉斯科等地方洞穴裡面,發現了約2萬年前的人物雕刻和動物壁畫遺迹。在法國西部,還發現了3000至4000年前留下的布列塔尼巨石墓碑、一些土墳和各式各樣的勞動生產工具等。一般認為,公元前1000年左右,一部分凱爾特人從歐洲其他內陸地區越過萊茵河,進入法國東北部。我們下榻的貝爾福就是法國的東北部城市,下面這些圖片,反映了從貝爾福出發前往巴黎的法國東北部地區的風貌。凱爾特人具體是進入法國的東北部包括阿登山區以西和以南的地區,公元前500年以後,法國已經成為凱爾特人主要的居住地。以此為基地,凱爾特人在羅馬人之前就曾經稱霸歐洲廣袤的大陸,曾經先後征服了今法國、西班牙、義大利和葡萄牙等地區。但是,他們最終沒有能夠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

     這路邊是一個加油的廣告牌,標明各種燃油的價格。

       這樣的道路,這般高速公路景像好像佔去了我們在旅遊大巴上的大量時間。我們今天的目的地就是巴黎,根據收集到的資料,我們前進的方向,至少需要經過歐塞爾(AUXERRE)和默倫(MELUN)等幾個法國中部城市,但大概都是從旁邊經過,沒有進市區。

      這樣的緩坡地勢,要在我們江南,可能就會製成需要保持水平面的層層梯田了。可人家不種水稻,可以將一大塊土地整理成這樣的緩坡狀,便於拖拉機等農業機械操作。仔細看,這家農舍好像正在檢修屋頂,旁邊的吊車和屋頂上的人們在圖上仍可以辨認。牧場旁邊像是被抽幹了水的水池,這是養魚的水池嗎?還有牧場上星星點點的牛群,給這幅圖畫增添了幾分富足的法國農民田原牧歌般的生活情趣。  

      法國地形複雜,地勢呈現東南高西北低態勢,平原佔總面積的三分之二。西南部是比利牛斯山脈,東南部則是我們熟悉的阿爾卑斯山脈,東北部是洛林高原,中部地區是法國中央高原。我們行進的這一塊地方屬於洛林高原與中央高原交界處。法國的耕地面積廣,下面這張圖明顯看出大面積坡地農業機械化耕作的印記。

     現在是8月1日,正是法國軟小麥收割的時候,這片麥田大概成熟得比較早,下面這張圖片里我們看到大面積小麥收割后,機械化打捆機將小麥的麥桿打成緊緊的大捆,並且高高的疊放,上面還加蓋了防雨油布情景。據說法國不光是耕地面積廣泛,它受大西洋沿岸溫帶海洋性氣候影響,氣溫變化相對較小,一年的降雨量比較均勻,很少有旱澇災害,因而對其農業發展非常有利。

     法國的城堡建築藝術是出了名的。有人統計過,自中世紀以來,在法蘭西的國土內,建築有大大小小的城堡10000多座。古城堡中的傑作,已經成為法國歷史文化遺產,有的甚至列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它們是世界建築藝術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寶。我在行進的大巴上偶爾拍攝到這座不知名的城堡,以一管窺全豹,以此了解法國這「城堡之國」美譽的根由。

     下面這張路牌清晰地告訴我們,前方即是法國的中北部城市歐塞爾(AUXERRE)。同時也告訴我們,前進的方向也是到達巴黎(PARIS)的方向。

     這大概又是一大片產糧區,這又是體現法國耕種面積廣的特徵。大面積小麥收割后,土地已經被拖拉機翻耕過。仔細看,可見田野盡頭的糧倉模樣的建築,有挖掘機在倉房周邊抽排水溝,農舍中甚至還有教堂的影子。遠處的山坡牧場上,隱約可見星星點點的大約像牛羊樣的牲口群。  

     「Semur en Auxois」路旁邊的路牌這個短句按照英文的翻譯是旅遊攻略指南或旅遊攻略平台的意思。它包括了景點、自助游、當地的美食、住宿等資料介紹。這下面又畫了一幅圖,我猜想是不是按照圖上這個人們一般熟習的景點就在附近,在這裡或許有提供給遊客服務的場所。因為這它之前,我注意到類似這樣的路牌,上面顯示過豐特奈修道院(abbaye de Fontenay)的字樣。這大概是說法國這些分散在全國各地的著名景點,有些就離這段公路很近了。

      這張圖片顯示的是一大片田野中間,立著一個小型風車,而一群奶牛好像就在它的周圍休息。是不是這風車是將井底的水抽吸上來的設備,而這些抽上來的水,正好供這些奶牛解喝呢?車速快,又沒有帶長焦鏡,看不大清楚,只能這麼猜想了。

     我們的大巴繼續向默倫和巴黎方向前進,這邊的地勢有了明顯的改變,起伏不定的緩坡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望無垠的平原。按照法國的地形圖,這接近默倫的地區,應該逐漸脫離了中央高原,而屬於法國西北部的巴黎盆地和西歐平原的範圍了。在廣闊的平原上,風力利用自古就有,那是叫風車。如今都換成了現代化的風力發電機。它是利用風能轉換機械功,機械功帶動轉子旋轉發電,最終輸出的是交流電的一種電力設備。我國的民營企業這一塊已經領先世界,搶佔了許多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市場。

       剛才看到的是一望無垠的平原。但法國的地形複雜,還沒有間隔一分鐘,這裡又見到中央高原緩坡的影子了,但畢竟它是強弩之末,很快我們就將進入真正的西歐平原。那山坡頂上突兀的大型建築,是不是需要通風和排水條件良好的糧倉呢?我這麼遐想。

      這裡逐漸接近巴黎盆地,據說這一地區是法國重要的產糧區。這些地區風力發電機還是運用得比較普遍的。這張圖片,我們從汽車玻璃的反光影子中還能看到車的那一邊,也是一望無際的平原,公路的兩側共同形成平坦的無邊無際的耕地。

       好,默倫市快要到了,這說明,我們已經深入到巴黎盆地了。著名的楓丹白露宮也應該就在這附近。那是一座修建於1137年的法國王宮,從修建啟用時起,它就用作法國國王狩獵的行宮,據說亨利二世、亨利四世、路易十四、路程易十五、路易十六和拿破崙等法國帝王都在這裡居住過。是法國最大的王宮之一。說起這個楓丹白露宮,民族自尊心讓我的內心隱隱作痛。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包括法國在內的侵略者,奪去了我國多少無價的珍寶,真是難以計數。聽說在西方各國博物館中,收藏和展覽圓明園珍寶最多的,還要數這個楓丹白露宮。我親愛的祖國啊,你曾經蒙受了多少屈辱和苦難!越接近巴黎,我越是想知道,想探究,我國發明的火藥,怎麼就被別人用作曾經一時制約和侵略我們的武器呢?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結晶,那些頂級珍品,竟然存放在別國的王宮裡,我們這些炎黃子孫應為之汗顏。我們將要付出怎樣的努力,來讓我們偉大的祖國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如今,中國*人用半個世紀的時間,讓一個一窮二白的國家轉變成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讓國人在世界各國人民面前抬起了頭。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偉大的奇迹。     

      下圖左邊這張路牌上的三個地名中,就沒看到默倫,分別是巴黎(PARIS)、凡爾賽(VERSAILLES)和位於巴黎東北部的魯昂(ROUEN),我想我們應該是經過了默倫(MELUN)。這裡顯然離巴黎很近了。

離巴黎很近的一段路程我們竟然走了一個多小時,這說明巴黎城郊交通擁堵嚴重。我們到達巴黎第一個落腳點法宮娜香精博物館參觀時,已經是下午2點鐘。這裡是購買著名的法國香水之地,旁邊的商店也有一些我們在瑞士見過的各種世界名表出售。導遊特別提醒我們,這裡有免費的衛生間,讓大家卸下生理包袱。參觀出來差不多快3點鐘才安排吃中餐。我們知道,這是因為進巴黎時耽擱了時間。誰叫巴黎的人氣這麼旺呢?!

大概是因一路上景色迷人,我又太過專註攝影,以至於在進巴黎城堵車時因疲倦而小睡了一會兒。待我醒來,車已經駛入巴黎市區。這是我醒來后看到的第一眼巴黎,它給我的印象很一般,它的街道也不怎麼寬,也沒有禁摩托車,也沒有見到很扎眼的摩登女郎。除了過馬路的人們顯得很有教養,很講究秩序外,表面上看好像與我們國家的中等城市沒有什麼兩樣。

如果看這條陰暗狹窄的街道,你更會覺得巴黎這是一座老城市。它的特點只是人的文化素養較高,停車很守規矩。建築物還有些巴洛克建築風格,比較講究外觀的和協美。但這只是巴黎的一個角落,精采熱鬧的場面還在後頭。

   這裡的人們夏季著裝以休閑、輕鬆、實用為主基調。早晨出來時穿著的長袖衣,中午時分天氣熱了就隨意扎在腰間。這是塞納河邊一處橋頭堡拍攝的圖片,看來本地人不多,他們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外地來參觀的遊客。

   這幾位青年人可能是城市中的常住居民,或者是來求學的學生,生活節奏較快,他們顯然是在急急忙忙地趕路。對於碧波蕩漾的塞納河及兩旁秀麗的景色,他們無暇顧及。

      這裡我們看到的塞納河上,橋樑密集,河流維護保養得很好,河水中看不到一點點白色污染物。河岸的拐彎處也見不到垃圾漂在上面旋轉。這條法國北部的大河全長780公里,它的流域總面積近8萬平方公里。它的上游朗格爾高地的海拔僅100至400米之間,河流流經之處坡降相對平緩,這樣使塞納河水流也相對平緩。有人稱它為「安詳的姑娘」,巴黎人更願意稱它為「慈愛的母親」,也有的人說整個巴黎是塞納河的女兒。

我看了看我們的行程,在巴黎停留的時間不長,巴黎厚重的文化內涵和數不勝數的景點,我們不可能都涉獵。因此,在街頭行進的旅遊車上見到這尊聖女貞德的像,趕快將它拍攝下來。貞德以一個17歲的文盲農村少女身分,神奇地獲得了法王查理七世的信任。她是天主教徒,宣稱自己聽到了來自上帝的聲音,要求她協助法王挽救法國於危難之中。她被授予軍隊的指揮權,她重用大炮,對入侵的英格蘭人進行正面的猛烈攻擊,取得攻其不備,出其不意的效果。連拿破倉都讚賞她。這位出生於1412年1月6日的「奧爾良少女」因其卓越的軍事才能,被尊為法國的民族英雄,軍事家,天主教會聖女。在1337年至1453年的英法百年戰爭中,她為法國的勝利做出了貢獻。歐洲各君主國皇族之間的通婚,讓一些法國國王具有英國的血統。英法百年戰爭本來是一場枯燥乏味的,讓普通民眾生靈塗炭的王朝之間曠日持久的衝突,但貞德卻給這場戰爭帶來了不同的意義,讓戰爭後期書寫了愛國主義的篇章,演變成為一場熱情激昂的保家衛國的聖戰。她英勇戰鬥,不幸被俘后仍堅持鬥爭,最後背負異端邪說的罪名被判處火刑。歷史上關於她的爭論不斷,出生在英格蘭的莎士比亞的早期作品《亨利六世·第一部》,將其描寫為混跡在軍隊的軍妓。有的說她是女巫、女妖、女魔,有的甚至說她有幻視幻聽的精神癥狀等。一個傑出的女性,在男權社會裡最容易被敵對者誣衊為有性道德方面的問題。然而,貞德生命中許多對她的幫助仍然來自女人。查理七世的岳母阿拉貢首先在對她的調查中證實貞德的處女之身,並直接幫助她發起了援救奧爾良的遠征。被俘后,盧森堡伯爵的姑母珍夫人,疏通關係改善了貞德在監獄里的待遇,延遲了她被移交給英國人的時間。指控貞德為異端邪說的審判完全出自政治目的,英國攝政的貝德福公爵宣稱法國國王的寶座應該屬於他的侄兒---英格蘭國王亨利六世的,是因為她貞德攪了這個局。而這個仇視貞德的貝德福公爵的夫人安妮,興趣卻在另一方面,她在審判前極具權威地證實了貞德仍是處女之身。這使得法庭無法指責貞德為女巫,這些貴族婦人為貞德的清白和聖徒品行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貞德雖然目不識丁,但她記憶力特強,思維特別清晰,反應迅速敏捷。英格蘭政府資助的審判,只收集對貞德不利的證詞,缺乏公正公平。有一次審判官問她,「你是否覺得自己受到上帝的恩典?」當時教會的教條是沒有人可以肯定自己受到上帝的恩典,如果她做出肯定答覆,那她就證明了自己是異端邪說;如果她的答覆是否定的,那她就承認了自己是有罪的,這顯然是一個學術上的兩難陷阱。但聰明的貞德答道:「如果沒有的話,希望上帝能賜予我;如果我已經得到,希望上帝仍給予我。」這擲地有聲,語驚四座的回答,讓整個法庭都震憾了,那些個質問她的人個個目瞪口呆,不得不宣布暫時休庭了事。1431年5月30日,死刑在魯昂舉行。貞德被綁在火刑柱上,她不斷祈禱著,手中還握著一個小十字架。英格蘭人恐怕她的骨灰會被人收集,將剩餘的灰燼全都扔進了默默流淌著法國人民淚水的塞納河。負責點火的劊子手事後惶惶不可終日,非常懼怕因燒死了一位聖女而會被打入地獄。

在巴黎繁華地段的亞歷山大三世橋於1900年建成。它是塞納河上著名的豪華橋樑。設計者為了不影響人們觀察分別於大橋兩岸的香榭麗舍和榮軍院廣場的視野,有意將橋身建設得較為低矮。大橋遠處的埃菲爾鐵塔在藍天下婀娜多姿的身影也為大橋更平添了幾分嫵媚。

大橋的中央有妖嬈的寓意性的海神鵰象。這張照片是我在塞納河上的遊船上拍攝的,很多精美的雕塑藝術這個角度不可能都看得到。據說左岸的兩根立柱上雕刻有文藝復興時期和路易十四時期的法國標誌;右岸的兩根立柱則分別雕塑著古代與現代法國的象徵性紋飾。大橋上的燈具也非常奢華,全由小愛神托舉著,可惜我這個角度看不到可愛的小愛神。

此橋以它的奠基人尼古拉二世的父親亞歷山大三世的名字命名。橋兩端的兩側,各有一個巨大的石柱,石柱上是鍍銅的騎士群雕。我們所看到的實際上是鍍金的飛馬振翼欲揚的群雕,彰顯英武豪邁的騎士風度,十分搶眼動人。這是沙皇尼古拉二世時期,作為俄法友誼的象徵,俄羅斯送給法國的禮物。其實俄法兩國在百年前還是世仇,拿破崙曾帶領幾十萬操十幾種語言的大軍進攻俄國,莫斯科曾為此烈火屠城;百年後一笑泯恩仇的兩國架起了這座友誼的橋樑。可能是巧合,也有點意味深長,這大橋正好通向安置在榮軍院內的拿破崙墓。

我在盧浮宮廣場轉了一大圈,有些疲倦的時候見到眼前這座古羅馬風格的小凱旋門。心裡還在想,它怎麼與我在資料上見到的戴高樂廣場上的雄獅凱旋門不一樣呢?原來巴黎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凱旋門,圖片中的這座凱旋門本來是杜樂麗花園主要入口,它名叫騎兵凱旋門。但它也是以拿破崙的戰爭作為主要題材而建造的。它的頂端遊客不能上去,卻有英勇彪悍的騎兵的雕像。這座凱旋門的兩側建造有對稱的8根科林斯式石柱,門楣的正中是幾個拿破崙時代士兵的雕像。據說最中央的拿破崙雕像是以後加上去的,還是顯示歌頌拿破崙的主題。頂端旁邊鍍金的勝利女神雕像在夏日陽光的照耀下閃著金光,她讓人們有一種安全感,她昭示著和平與幸福的希望。

難怪我們進巴黎時不擁堵,這條大街是巴黎專門開闢出來停放外來旅遊大巴的,從這裡可以看出巴黎的旅遊業非常火爆。也應該承認,這個城市的旅遊資源的確非常豐富。

像貞德雕像一樣,巴黎的景點太多,我們只能從一晃而過的旅遊車上,抓緊時間捕捉一些。比如這協和廣場,它中央的方尖碑來自埃及的阿蒙神殿。這座高22·83米,重230餘噸的方尖碑原是古埃及人祭拜太陽神的,碑上刻有埃及的象形文字,是當年的埃及總統送給法國的禮物。這個廣場我們團沒有專門停留,可它那深遠的歷史淵源和太多的血腥故事讓我們對它仍十分關注。它由著名建築師卡布里埃爾設計,建造於1757年,位於巴黎市中心。因廣場中心曾經有路易十五的騎馬雕像,又曾命名為「路易十五廣場」,大革命時期改名為「革命廣場」。那個驚動了全世界的處決路易十六的斷頭台就搭建在這個廣場。歷史好像也會給人開個玩笑,路易十六在位時曾經積極主張改進斷頭台的設備,誰知道他自己就成了他改進過的斷頭台的刀下鬼;最積極主張處決路易十六的雅客賓派的領導人羅伯斯庇爾,後來也被人推到了斷頭台的鍘刀下。據說總共有數千人死在這寒光閃閃的鍘刀下。當時廣場的血腥味能讓過往的牛群都戛然止步。經過那些動蕩的年月之後,人們都希望和平,依照這一願望,廣場重建后改為現名----協和廣場。

參觀巴黎的時間安排得很緊,包括塞納河上的遊船,遊船上的晚餐,傍晚時分參觀巴黎的蒙馬特高地,聖心教堂。晚上9點40分,登上埃菲爾鐵塔,從高高的鐵塔瞭望台下來時,已經是晚上10點50分,趕到旅館已經是11點半。雖然大家都有點累,但沒有聽到一個人抱怨。我也一直處在興奮之中,除了相機包里珍藏著的救心丸外,我還真是忘記了年齡,忘記了身份,好像變成了一個老頑童。


微信掃一掃,免費獲取9000景點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