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景點大全 >驢友遊記 >碧波流煙的旅遊空間> 風雪瀰漫少女峰

風雪瀰漫少女峰

2022-10-19 19:39:15 碧波流煙 閱讀:1015 積分:2000  


       2009年6月6日,我從瑞士的因特拉肯出發,乘坐帶齒輪的小火車,來到這個世界上最為壯觀的阿爾卑斯高山景觀之一——少女峰遊覽。一開始,就覺得這趟行程不順利,因為導遊沒有強調要多穿衣服,我對少女峰氣象資料沒有經過仔細研究,以為在山頂上呆的時間不會很長,冷不到哪裡去,所以僅穿了一件毛衣兩條單褲就跟上了登山的隊伍。一開始還算舒心,從山下到山上,沿途風景如畫,但因為溫差很大,雲霧很厚,妨礙了拍攝的效果。這裡除了高山和其它自然奇迹外還有更多值得關注的地方,比喻沿途的農舍建築就很有特點,自200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此地作為世界遺產擴增后,這裡的山上山下,一切人文和自然景觀,都成了重要的文化珍寶。

      據有關旅遊的資料介紹:少女峰(Jungfrau)位於瑞士因特拉肯市正南二三十公里處,它並不是歐洲最高峰,它巍然屹立在伯爾尼的東南方,被稱為阿爾卑斯山的「皇后」,是阿爾卑斯山脈的最高峰之一。我們乘坐的齒軌列車,爬山的最大坡度為63度,經過爬山和穿越隧道到達海拔4158米的少女峰。雖然它的高度僅我國的珠穆朗瑪峰的一半高,但它延綿橫亘18公里,宛如一位美少女,披著一頭長長的秀髮,銀裝素裹,嫵媚動人地仰卧在藍天之下的白雲之間。

       人們都說,瑞士是戶外運動的天堂,此話還真不假,我所到的因特拉肯小鎮,都似乎能夠體驗到這裡的人們對於徒步、爬山、探險、速降、攀岩、滑雪等活動的愛好。據說因特拉肯原意即「兩湖之間」,位於圖恩湖(Lake Thun)及布里恩湖(Lake Brienz)之間,這個小鎮也是瑞士阿爾卑斯山旅遊的起點,是我們這趟登臨少女峰的必經之地。在因特拉肯,我見到一對父子,好像是印度人,他可能看見我拿著個大相機,示意請我幫他倆照相。估計這裡任何時候都是遊人多過當地人,這是一個典型的因旅遊而興起的小鎮。就在火車站旁邊的雲霧繚繞陡峭山峰上,我見到了類似「飛流直下三千尺」般的小瀑布,它在齒輪小火車還沒有開車前,就給我一種神秘莫測的印象,想象中的旅途可能會充滿著一些不確定的變數。

       我和大多數遊客一樣,乘坐的是一種特殊的登山小型電力機車(人們習慣仍叫它「小火車」),整個小火車僅三節長,因為上山的坡度很陡,火車前進的速度較慢,正好讓我們這些極具好奇心的遊客可以盡情地舒適地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因特拉肯有東(Ost)、西(West)兩個火車站。登山鐵路從東站發車到海拔3454米的少女峰,依靠的是特殊的登山齒軌鐵路,這可是瑞士的一大奇迹,這條能爬63°陡坡的齒軌鐵路,讓千千萬萬遊客輕鬆到達那些以前只有少量登山者能夠攀爬到的地方。這條建築史上的奇迹鐵路始建於1896年,是一位叫做Adolf Guyer Zeller的企業家,投入了巨大的資本修建的,據說歷時十六年才完工。他修建該鐵路僅僅是為了「拉人們去看風景」。應該說,這條100多年前修建的鐵路給無數遊客帶來了便利,它讓我們這些凡人也能登上終年積雪的山頂,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

       隨著火車的不斷爬升,隨著路邊看見終年不化的積雪,隨著溫度的逐漸降低,我越來越後悔沒有多穿幾件衣裳上來。不過,當迷霧重重中的少女峰逐漸出現在人們的眼前時,我忘記了少帶衣裳的煩惱,跟著車廂里的遊人一同歡呼起來。還沒有等我準備好相機,小火車即完全進入到少女峰的內部,一個長達7公里多的隧道里。因為專供旅遊者享用,這隧道中設有景觀站,遊人可以中途下車欣賞阿爾卑斯山層巒疊嶂風光。我們所乘坐的小火車在陡坡隧道里爬行了半個小時,終於到達了少女峰的終點站。嚴格意義上講,這個位於隧道里的室內火車站更像是一個休閑娛樂場所,因為它在這裡有通往餐廳、商店、觀景台以及完全是冰河戳成的通往戶外的通道。這裡觀景台因為氣候原因,完全是被厚厚的玻璃遮擋了的,我見到玻璃窗外白漫漫一片雪景,只記得拍照,忘記了與導遊聯繫,只得隨著大批遊客一同從通道中走向戶外。啊呀!刺眼的皚皚白雪讓我好一會恍不過神來,加之室外溫度驟降,全身的肌肉都繃緊了,一陣痙攣過後,才想起要把相機的光圈和速度重新調整。我那寶貝相機此刻也經受了考驗,按照相機保護原則,好相機是不宜在溫差太大的環境中使用的,前兩天在日內瓦還是六月的驕陽,攝氏三十度的溫度,今天到少女峰可是大雪迷茫,寒風刺骨,難怪有人說旅遊是花錢賣罪受,有時還真是那麼回事。等我活動活動筋骨,滿山的積雪,陡峭的山峰,已經印入我的眼帘。人真是一種奇怪的生物,在一些特殊環境中,人們也能夠很快適應環境。在灰濛濛的天際與白雪之間,你或許可以拋棄所有煩惱,親吻這潔凈的大自然,抑或陶醉在這白茫茫的世界里。我們的運氣可能不好,我沒有像人們說的那樣,看到少女峰的藍天與白雪相間的美景,只見到人們為了克服寒冷而努力地奔跑,或者在刻意地大聲呼喊,其實人們只是為了驅散風寒,為自己壯膽而已,一些年輕人跑得好遠好遠,他們的吶喊聲在山谷間隱隱約約地回蕩。我見到幾位年紀大的遊客,在隧道出口處打了幾個圈圈就回餐廳去了,他們只能在商店裡等待同伴,或在餐廳里喝著咖啡消磨時光,或隔著玻璃窗戶向遠外的雪景發獃。

       來之前我在網路搜索到少女峰頂上有一個人工湖,據說是冬季滑雪場用來人工增雪用的備水池,從高處看上去湖面就像一塊純潔的藍寶石,可我到少女峰時,因為天氣太酷,不能遠遊,這人工湖我沒有親眼見到。爾後一次乘坐瑞士航班,從高處倒是看到了幾個較大的山間湖泊,不像是人工湖,因為它們太大了,可能是少女峰流淌下來的雪水聚集而成的自然湖泊,不過它們夾雜在雪山中間,卻是別有一番景緻,讓人賞心悅目。

      這裡的牌子上明顯寫清楚了是「INTERLAKEN OST(因特拉肯東站)」,但我還沒有搞明白,為什麼這個鐘錶業特別發達的國度,在這樣重要的旅遊車站,兩個時鐘竟然不一樣,右邊時鐘是11時13分,另外左邊的時鐘指向11時32分。

      這是我在前面文章中提到的兩位像印度人模樣的遊客,他們或許是一對父子,他們請我幫助拍攝一張在小站的紀念照片,我用他們的相機拍過了,用我自己的相機拍攝時,我就只要求留住他們的人相,並沒有將他們與小站的景色統一考慮進來了。右邊還有一位,是等待我幫他拍照的大鬍子,我後來也答應了他的要求。我的英語在這些簡短的溝通中也起了蠻大的作用。其實瑞士當地人使用的是德語或法語,能夠使用英語的,大概多半屬於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了。

     從瑞士的因特拉肯火車站出發,首先就見到這「飛流真下三千尺」的自然景觀。  

     這是在少女峰腳下的瑞士村莊。  

     將這個小集鎮作為登上少女峰的宿營地倒是很不錯的選擇,看得出來,這裡的遊客在匆匆準備行囊,整理箱包,正待出發。

     齒軌鐵路的兩旁,大多數地方可以見到用木條做成的欄杆,開始上山時,房屋相對稠密。

     齒軌鐵路旁邊還能夠見到農舍放養的牛群。

     牧場,欄杆,散在的牛羊,曲折的山間小道旁邊有樹林邊緣散在的林木。

     近處的木頭樁子,如果一個一個連成一條線,我想這大概是一個農莊與另一個農莊的分界線吧?小火車爬坡的時候,兩邊的景色真是美不勝收。山間坡地上那些簡陋的房屋可能就是牛棚或貯藏木頭用的。小火車越爬越高,雲層似乎就越壓越低。在爬升的齒輪小火車裡見到山下,藏在迷霧中的村落。小火車越往上爬,氣溫就越低,漸漸可看到地上的積雪。越往少女峰上爬,路上的積雪就越來越多了。

      這是通往少女峰長長隧道盡頭的車站過道里,有意不經裝飾的岩石牆壁上懸挂的宣傳廣告牌,它在向人們無聲地訴說,這個百年前建成的大隧道當時工作的艱辛。要在一百年前,在機械化程度不高的那個年代,在這麼堅硬的岩石上,在這麼寒冷的環境中,鑿出這麼長的隧道,修築這麼有特色的齒軌鐵路,是多麼艱難的浩大工程啊,想象當時的工人承受了怎樣的艱苦勞動,才讓我等遊客如此舒適順利地登上這少女峰頂,我又一次感受到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愜意,感覺前輩科學家、工程師和基層勞苦大眾的偉大和光榮。世界之大,真是無奇不有,這個隧道本身就是近代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迹。

       鐵路是陡坡向上爬行的,沒有齒輪的火車根本不可能爬上這麼陡的高山。以上這兩張圖是我們在少女峰小火車的終點站,即少女峰顛峰火車站觀景台隔著厚厚的玻璃窗拍攝到的室外皚皚白雪的情景。這厚厚的玻璃窗戶用了堅固的把手鎖住了的,防止有人懷著好奇心打開它,窗戶的外邊可是萬丈深淵,十分危險喲。一出混凝土隧道門口,外面白茫茫一片,連眼睛都睜不開,大風吹得人都站不穩,更不用說拿穩相機了,我的手在哆嗦,拍攝下這樣一個極不對稱的畫面,如果不是它對於我來說太珍貴,我是絕對不會選擇它登上我的日誌的。

      我已經不習慣用「P」模式來攝影,但因為手在發抖,眼在發矇,慌慌張張地調不好白平衡色溫,調不準光圈和速度,以至於當時拍攝的照片一會兒曝光過度而顯得太亮(如上面這張),一會又曝光不足而嫌太過晦暗(如下面這兩張)。 透過地老天荒形成的峰巒,由於氣溫突然變得很低,我全身都在發抖,雖然景色壯觀,但我真還想象不出,這終年積雪的少女峰,她婀娜多姿的身段在哪裡體現,噢,人們所描述的藍天白雪相間的美景在哪裡?我真懷疑這些人是在吹牛,我當時真是難以見到藍天白雲,我所見到的是灰濛濛的鉛色的天與漫天風雪籠罩的山巒似乎連成了一片迷離幻影,我覺得,如果要搞一個世界末日的場景,我當時面臨的景象倒是蠻適合的,這正是我所經歷的「風雪瀰漫少女峰」啊!

       這裡大概是晴天時搭起來的腳手架,天吶,那麼高,如果說辛苦的施工人員能夠在這懸崖峭壁上勞作,從這裡長長的雲梯爬上山頂,那真是了不起,這些勞動者為我們創造了如此安全便利的旅遊環境,我從心底里隱隱地泛泛地升起一股感恩的情愫。

      我還真記不起那天到底下了多大的雪沒有,從這張寶貴的在少女峰頂上拍攝的照片看,當時還真是有雪花在飛舞。你看吧,在人們的黑色的帽子上,灰色上衣背後,紅色上衣胳膊袖子上和背包帶子上都能夠看到有雪花點子飄落下來。根據資料看,少女峰這個方位大約有50%的地區被冰川覆蓋,這或許是阿爾卑斯高山造山過程的重要見證。這一世界自然遺產證明了冰川和高山是如何形成的,還有它們終年積雪以及氣候變化的影響。以上三張圖就是我們穿越阿爾卑斯山最長冰川隧道時所拍攝的隧道內的冰雕和隧道內帶日光燈照明的人行走廊的景象。

     下山時,從小火車上,可以見到蜿蜒曲折的山間小道,大概它們是為護林員工作而開闢的道路看吧,終年不化的積雪點綴它們,讓人們了解這裡終年氣溫都很低喲!

     看!這就是我前面提到的齒軌鐵路和我們所乘坐的帶有齒輪的特殊小火車,沒有它,我們難於到達少女峰。  

     這裡是上山下山都必須經過的小集鎮。  

     這裡的建築物風格獨特,令人神往。

     我們下山了,另一班小火車正在平地出發,它們就會要接受陡坡的考驗。  

     這是通往少女峰的一個小齒軌車站,運貨物的列車與客車一樣,都是有齒輪與齒軌相連的。

     這些乘客看上去好像是衣裳襤褸,像是流浪的吉普賽人的派頭,其實他們也像我一樣,是將各種能夠當時找到的衣裳,不管式樣,不論顏色,不顧風度,只好保暖就往身上穿,往頭上戴。看得出來,這位戴著乳白色帽子穿牛仔褲的導遊在招呼他的旅遊團成員趕快上小火車,他們自己倒是裝備齊全,帶帽子的鴨絨服說明他對這裡嚴寒有充分的準備。

     如果你注意看,就可以從這張照片的上端見到坡度很大的齒軌鐵路的影子。

    從少女峰山頂下來,我們感受冬季、春季和夏季等三個季節的氣候變化,這裡路邊的植被自然也會隨著阿爾卑斯山海拔高度的變化而變化的。以下幾張圖片就是說明這個問題的。

    越接近山腳,在小火車上見到的村落就越多,房屋的密度也就越大,錯落有致依山而建的民宅半隱半現在厚厚的白雲下面,有如人間仙境。

    我們在下山時,因為坡度太大,所以見到的農舍像是傾斜著的。

    看這張圖片,可以認為齒軌鐵路有時候彎度蠻大。

    越往山下,一些房屋大膽地建在齒軌鐵路的旁邊,讓遊客一睹它們的歐式建築的風采。

    快要到因特拉肯了,隨著海拔地勢接近平地,這裡出現越來越密集的田園牧歌般的村落,在層層的高山和厚厚的雲層下,這裡生活的居民倒也顯得悠閑自在。

    我下山時,以上的三張圖,從三個不同的角度,我再一次看清了,這就是我們出發時見到的這條飛燕遊龍般的瀑布,它一直在不知疲倦地流淌著,噢,我們就要回到起點站因特拉肯站了。

     終於,因特拉肯站到了,它的特徵就是地上這些中間帶齒軌的特殊軌道。這裡可以見到遊客手中拿著的雨傘,看來這多霧的天氣山下是多雨水的。

    看來這位老爺子是位徒步旅行者,他大概也是一位寵物愛好者,他的愛犬好像在前面帶路似的。

    噢,車站四處都能見到牽頭愛犬上車的遊客。順便說一句,瑞士的流浪狗特多,瑞士人是不吃狗的,它們在大街小巷隨意閑逛,無人問津,我想要是在中國,這些洋狗可是逃不掉被宰殺的命運的。 

    這是我在瑞士航班上拍攝到的阿爾卑斯山脈六月天高空俯瞰圖,在這些延綿起伏山巒之間,我們如果仔細看,即可見到幾座山峰圍成的由雪水匯聚的一個個湖泊,它們在藍天下,像藍寶石樣閃耀著湛藍色的光芒。我們或許可由此以一管窺全豹,想象少女峰那桃羞杏讓,燕妒鶯慚的容貌和她那嫵媚動人的苗條身姿。 我們登上少女峰時沒有遇到好天氣,這瑞士航班上看到的奇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我旅途的遺憾。


     我能夠在瑞士航班上向下航拍彌補我的遺憾,我的讀者看了這麼多照片,鬧了半天,少女峰的尊容卻一直沒有謀面。為了不讓我的日誌讀者失望,我不得不將一張在少女峰隧道展廳里翻拍的外國登山運動員拍攝的獲獎照片拿出來,借鑒一下,讓我的讀者一睹少女峰的大致面貌。這裡要聲明一點,這張照片的版權可是人家的,我那天去的少女峰那塊地方,那個時間不可能有這麼好的天氣,更沒有這麼好的角度。這是一張與我日誌主題有悖,但我不得不引用的照片。以讀者的利益為重,以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為重,我要特此作這一尊重其事的聲明。再見了少女峰!如果還有機會,我一定要選擇一個晴朗的天氣來親近你,將你的美麗盡情地拍攝下來,讓世界一睹你俏麗的芳蓉。


微信掃一掃,免費獲取9000景點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