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景點大全 >驢友遊記 >北京夕陽的旅遊空間> 陝西歷史博物館

陝西歷史博物館

2018-12-13 21:11:31 北京夕陽 閱讀:3476 積分:2006  
相關景區攻略:

                                           陝 西 歷 史 博 物 館

        陝西歷史博物館,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首批中國「AAAA」級旅遊景點,被譽為「古都明珠,華夏寶庫」。位於陝西省 西安市 雁塔區 小寨東路91號,大雁塔 西北側。館藏文物171.795萬件(組)  ,其中,一級文物762件(組),國寶級文物18件(組),其中2件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居中國博物館前列。  陝西歷史博物館建築的外觀著意突出了盛唐風采,長安 自古帝王都,歷史上先後有周 、秦 、漢 、隋 、唐 等十三個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具有豐富的地上地下文物,形成了陝西獨特的歷史文化風貌。 陝西歷史博物館前身為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六月成立的「陝西省歷史博物館 」,1950年改稱西北歷史陳列館,1952年改稱西北歷史博物館,1955年6月改稱陝西省博物館。1983年,根據周恩來 總理生前指示,開始在現址籌建新館,1986年夏破土動工,1991年6月20日正式建成開放,並定名現名 。2016年,陝西歷史博物館被中國文物學會、中國建築學會評選入「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 」   。2017年12月,入選教育部 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名單。

        2008年,陝西歷史博物館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2009年被確定為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重點博物館。館區佔地 6.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5.56萬平方米,文物庫區面積8千平方米,展廳面積1.1萬平方米。館藏文物上起遠古人類初始階段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會生活中的各類器物,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萬年。文物不僅數量多、種類全,而且品位高、價值廣。  陝西歷史博物館是一座綜合性歷史類博物館。開館以來,舉辦了各種形式的陳列展覽,從多角度、多側面向廣大觀眾揭示歷史文物的豐富文化內涵,展現華夏民族博大精深的文明成就。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陝西歷史博物館基本陳列《陝西古代文明》,於2008年3月正式開放,以歷史進程為線索,選取各時代的典型文物進行組合陳列,來揭示陝西地區古代社會文明發展狀況。該陳列展廳面積4600平方米,共三個展室,分為七個部分(史前、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精選的2000餘件珍貴文物包括:反映古代先民生活情景和藝術追求的豐富多姿的彩陶器皿,反映周人 興起與鼎盛的青銅器,反映秦掃六合統一天下氣勢的青銅劍、經機、兵馬等,以及顯示秦漢奮發崛起精神的鋼建築構件、大型瓦當,還有反映封建盛世繁榮景象的精美的唐代金銀器和唐三彩等,並配以遺址模型、圖表、照片等輔助展品。系統地展現了自115萬年前至1840年陝西地區的古代歷史。由於中國古代社會周、秦、漢、隋、唐幾個盛期都是在陝西地區建都,所以該陳列以這幾個時期為重點,既突出反映了陝西地區古代燦爛的文化,也反映了這幾個時期中國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最高水平。作為綜合性歷史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陳列主要分為基本陳列、專題陳列、臨時陳列三部分。基本陳列為陝西古代史陳列。它以時代為序,將陝西古代史分為史前、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7個部分,用約2000件文物形象、系統地展現了陝西自舊石器時代早期的藍田人至鴉片戰爭一百多萬年的發展過程。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陝西何家村出土文物展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斑玉帶銬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鑲金獸首瑪瑙杯為唐朝 的文物,1970年窖藏出土於陝西省 西安市南郊何家村,高6.5 厘米,長15.6厘米,口徑5.6厘米。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材質為醬紅地夾橙黃、乳白色瑪瑙,層次分明,濃淡相宜,晶瑩鮮潤。圓雕技法琢制,造型生動優美。杯呈彎角形,狀若一尊伏卧的獸頭,有渾然天成之感。口部鑲有籠嘴形金塞,可以卸下,內部有流,杯里的酒可自流中瀉出。琢工精細,通體呈玻璃光澤,熠熠生輝。這件瑪瑙杯不但是一件極其珍罕的古玉雕藝術品,也對我們研究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參考價值。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這件銀熏爐由三部分組成:上層為半圓形蓋,蓋面鏤刻三層如意雲紋,中間鉚有一仰蓮瓣寶珠鈕;中層為一周忍冬桃狀紋飾;下層為圓盤狀爐身,爐盤內墨書「三層五金半」5字,有五個獸蹄形足,其間設置五根鏈條,使熏爐既可以平放,也可以懸挂。中層與下層結合處焊有兩朵如意卧雲,起固定作用。熏爐整體造型舒展大方,風格凝重典雅,是一件觀賞性很強的室內擺設用具。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高1.4厘米,寬15.3厘米。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 。盤呈六曲葵花形,盤心處凸起並剔刻出一隻飛廉形象,紋飾獨特。飛廉紋在銀盤中出現,是唐代工匠汲取了外來器物單獨裝飾動物紋的做法,又融入本土飛廉創作而成。從中可以看出,唐人對外來文化的借鑒和取捨。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旟鼎為西周 早期的文物,1972年出土於陝西省 眉縣楊家村。通高77厘米,口徑56.5厘米。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 。鑄於西周康王時期。造型敦厚雄偉,紋飾莊重神奇。腹內壁鑄有銘文二十八字。旟鼎承襲商代圓鼎風格,造型厚重莊嚴,紋飾十分精美,所刻銘文是研究周初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具有珍貴的歷史及藝術價值,加之鑄刻時代明確,被公認為周康王時的標準器,是一尊著名的西周時期的國寶。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五祀衛鼎 ,西周,國寶級文物。通高36.5厘米,口徑34.3厘米,腹深19.5厘米,重11.5公斤。雙立耳,三柱足,平沿外折,下腹向外傾垂,口沿下飾以細雷紋填地的變形獸體紋腹內壁鑄銘文19行207字,記錄了一場衛和邦君厲之間因為土地補償而引起的違約案件,對研究西周時期法律有重要作用。鼎內的銘文反映出西周中期,部分土地實際上已屬私有,但土地轉讓仍需通過王朝眾臣,說明貴族對土地的處分已得到制度上的默認。五祀衛鼎是研究西周中期社會經濟和土地制度的第一手資料,對史學界和法學家都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柞鍾為西周 晚期的文物。1960年出土於陝西省 扶風縣齊家村,通高21—52厘米。現收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 。柞鍾是一套八件編鐘,形制、紋飾基本相同,大小遞減。前四件各鑄一篇銘文,后四件分鑄一篇銘文。鐘的名稱有協鍾及大林鐘。古代祭祀不僅使用禮器,也使用樂器。後世儒家所言修禮樂可興邦國,這種思想就是根源於西周的編鐘。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牛尊為西周 中期的文物。1967年出土於陝西省 岐山縣賀家村。通高24厘米,長38厘米,腹深10.7厘米。通體為牛形,身軀渾圓壯實,四足粗壯有力,伸舌作流,背開方口設蓋,蓋鈕為一立虎,蓋與牛背以環鈕相連,可隨意開啟而不脫落,腹背及足部滿飾雲紋和夔龍紋。整器設計匠心獨運,造型雄健生動,紋飾華美流暢,為西周青銅藝術之精品。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盉蓋內鑄有做器者的名字「它」,因而稱為它盉。盉頂上鑄有一雙目炯炯、雙翅微張的卧鳥,盉前有一長頸獸頭為流,後有回首顧盼的龍為扳手。盉與盤經常配套使用,商周時宴前飯後要行沃盥之禮,盉用來注水,盤承接洗過的廢水。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觥是商周之際眾多酒器中造型特殊的一種盛酒兼飲酒器。日己觥通體由蓋和長方形器身組成,蓋前端為雙柱角夔龍頭,後端作虎頭形,中脊為一隻小龍,兩側各飾長尾鳳鳥紋。器身曲口寬流,四角起扉棱,曲口飾回首夔龍紋,尾隨小鳥,器腹四面飾卷角饕餮紋,圈足飾鳥紋,把手為寬大逶迤的獸尾,飾魚鱗紋。紋飾採用浮雕手法,突出於器表,神秘奇特的造型和豪放粗獷的紋飾組合巧妙,是西周青銅藝術中獨具匠心的設計。日己觥器、蓋同銘各18字。大意是天氏為亡父日己鑄造祭器,庇護子孫萬代。

        陝西扶風、岐山一帶是周人發祥昌盛的故地,西周貴族和王臣曾在此聚居,所以歷年來周原出土的窖藏青銅器很多。與日己觥同時出土的還有日己方彝、日己方尊及它盤、它盉等器。三件「日己」銘青銅器銘文、紋飾相同,造型各異。  觥最早出現於商代晚期,一直延續到西周中期。這件日己觥不論從造型、紋飾和銘文看,都是不可多得的西周青銅藝術珍品。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虎 符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秦始皇兵馬俑館的銅車馬(1:2複製品)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漢  瓦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1981年出土於陝西省 興平市茂陵東側從葬坑。通高58厘米,口徑9厘米。銅爐系博山爐形式。由爐體、長柄、底座分鑄鉚合而成,通體鎏金鋈銀,精雕細鏤,是一件至為罕見的藝術精品。爐口外側和圈足外側刻有銘文,記其原為未央宮物,后歸陽信家,應是漢武帝賜給陽信長公主及其丈夫大將軍衛青的賞物。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國寶級文物。玉璽印面為正方形,上雕一隻螭(chī)虎形象做紐,四面刻有雲紋,印面篆書「皇后之璽」四個字,書體流暢,刀法自然嫻熟,可見當時的篆刻藝術已達到了高超的水平。此玉璽質地為新疆和田的羊脂玉,溫潤潔白、有著凝脂般的光澤,極具觀賞性。

        我國最早的印章實物發現於安陽殷墟,是商代晚期物品。秦統一后,確立璽印製度,規定帝後印章稱「璽」,其餘均稱「印」。據《漢官舊儀》記載:「皇帝六璽,皆白玉螭虎鈕。」還記載:「皇后之璽,文與帝同。皇后之璽,金螭虎鈕。」螭虎是一種神話動物,像龍有耳無角,用螭虎做鈕表示君臨天下,威服臣官的絕對權威。從這件「皇后之璽」的質地、鈕式和文字來看,應該是屬於西漢的物品。又因它的出土地點距漢高祖和皇后呂雉合葬墓東側有一千米,由此推測它很可能是呂後生前所用的印章。「皇后之璽」是迄今發現唯一的漢代皇后玉璽,對研究秦漢帝后璽印製度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上林銅鑒為西漢 陽朔四年時的文物,1961年出土於陝西省 西安市 三橋鎮高窯村窖藏。通耳高47.5厘米,口徑65厘米,腹深38厘米。銅鑒體量碩大,斂口,鼓腹,圜底,雙耳。器外壁口沿下刻銘四行二十九字:「上林銅鑒容五石重四十四斤,陽朔四年五月李駿造二百四十枚,第廿四。」鑒主要的功能是盛水和盛冰,也可以沐浴、鑒容。這件銅鑒是研究西漢青銅器鑄造業的重要實物資料。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國家一級文物。雁魚銅燈的造型十分别致,整個燈為一隻鴻雁回首銜魚的形狀。燈由雁頭、雁體、燈盤和燈罩四部分組成,燈盤和燈罩能夠轉動開合,不僅可以擋風,還可以調節光線的明暗度和照射角度。最令人驚嘆的是,燈油點亮后產生的油煙會順著大雁頸部導入大雁的腹內,雁腹盛有清水,煙會溶於水中,從而起到了凈化空氣的作用,避免了對環境的污染。這種科學巧妙的設計體現出漢人的聰明才智和環保意識。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這件黃金製成的奇怪動物,之所以被稱為怪獸,是因為它是多種動物的集合體:身體似羊、嘴似鷹、角似鹿、蠍形尾,四蹄立於花瓣形托座上。仔細觀察,你會發現,怪獸的兩隻抵角是由兩兩身相連、背相對的16隻小鳥組成的,而且蠍形的尾巴也是一隻小鳥的樣子。因此,這件小小的怪獸身上竟隱藏了十七隻小鳥,體現出工匠們的睿智巧思和精湛做工。根據金怪獸底盤上的小孔,學者們推測可能是匈奴族首領帽上的冠飾。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安伽墓是中國境內最早的粟特貴族墓,也是唯一一座「薩保」墓葬。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白石佛龕像為西魏 至北周 時期的文物,1975年出土於陝西省 西安市 北郊李家村。高38.5厘米,寬27.3-28厘米,厚7.3-8.8厘米。李家村出土的這批白石佛龕像,共十七件。它們保存完好,潔白晶瑩,製作精美,被認為是北朝晚期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這批白石佛龕像出土時兩兩相對、整齊疊放在地下。因而推測,這些造像應是周武帝宇文邕滅佛時,被寺院僧人仔細埋藏保存的。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女立俑面龐豐潤,娟秀的雙眼微眯,下頜微抬,以優美的角度向上仰視;紅唇微啟,甜美的微笑中似乎充滿著對生活的喜悅和對美好未來的遐想。她站姿優雅,身段裊裊婷婷,穿落地長裙,輕薄的衣裙與豐腴肥美的體態完美結合在一起,衣裙自然流暢的絲綢質感和優美的曲線條,充分體現出唐代女性的柔美、端莊、矜持、風雅和高貴。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唐代美女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駝背部架一平台,鋪方格紋長毯,上有樂舞俑8個,7男樂俑1女舞俑。樂俑環坐平台四周,分別執笛、箜篌、琵琶、笙、簫、拍板、排簫7種樂器,在全神貫注地演奏,女舞俑婷婷玉立於7個樂俑中間,輕拂長袖,邊歌邊舞。這組樂舞俑是典型的盛唐時期的作品,舞樂者均穿著漢族衣冠,使用的卻大都是從西域傳入的樂器,表現的是流行於開元、天寶時期的「胡部新聲」即胡漢文化融合后的新舞樂。釉色鮮明亮麗,協調自然。堪稱唐三彩中的極品。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這批儀仗俑共300多件。墓主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次子秦簡王朱樉。這組俑群表現的是一個出行的儀仗隊伍,原本他(她)們手中都拿有各式各樣表示其身份的物品,如旗、幡或樂器、花燈、團扇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物品都已腐朽,幸好在他們的腳踏板下用墨書寫著各自的站位、所司職務等,為我們了解這批儀仗俑的分工提供了很大方便。明代儀仗陶俑的出土,彌補了陝西陶俑在這段時期的空白。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青釉提梁倒灌壺為五代時期的文物,1968年出土於陝西省 彬縣,高18.3厘米, 腹徑14.3 厘米, 足徑8.7厘米。壺蓋與器身連為一體。鳳凰作提梁,獅子當流,想象豐富,神態生動,具有清新活潑的生活情趣。腹部滿刻四朵盛開的纏枝牡丹花,刀法犀利圓潤,裝飾效果濃郁。梅花形注水口設於壺底中央,壺內有漏柱與水相隔,灌水時將壺倒置,待盛滿后,將壺放正,滴水不漏。釉面瑩潤,造型獨特,構圖嚴謹,圖案精美,是耀州窯的代表作品。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陝西歷史博物館 @北京夕陽



北京夕陽的遊記列表
微信掃一掃,免費獲取9000景點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