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景點大全 >驢友遊記 >黃田熊先生的旅遊空間> 中國四大名橋.......廣東潮州《廣濟橋》

中國四大名橋.......廣東潮州《廣濟橋》

2024-06-20 15:16:23 黃田熊先生 閱讀:196 積分:2000  
相關景區攻略:
我們從福州坐高鐵來到廣東潮州,專程來看中國四大古名橋《廣濟橋》。
潮州廣濟橋 @黃田熊先生

《廣濟橋》,即潮州廣濟橋,稱康濟橋.丁侯橋.濟川橋,俗稱湘子橋,又稱潮州湘孑橋,中國四大古橋之一,中國四大名橋之一,被橋樑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樑》。《廣濟橋》位於廣東省潮州古城門外,橫跨韓江,聯結東西兩岸,集梁橋.浮橋.拱橋於一體,為古代廣東通向閩浙交通要津,是潮州八景之一,是潮州文化的歷史地標.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四A級景區。

潮州廣濟橋 @黃田熊先生

《廣濟橋》始建於南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解放前殘破不堪,1958年進行加固維修,並拆除了十八梭船,改建為三孔鋼架及兩處高樁承台式橋樑,2003年10月開始進行全面維修,總體按明代風格為修復依據,功能定位為旅遊觀光步行橋,2007年竣工。
潮州廣濟橋 @黃田熊先生

《廣濟橋》為浮梁結合結構,由東西二段石樑橋和中間一段浮橋組合而成,梁橋由橋墩.石樑和橋亭三部分組成。《廣濟橋》全長518米,東邊梁橋長283.35米,有橋墩12個和橋台一座,橋孔12個,西邊梁橋長137.3米,有橋墩8個,橋孔7個,石樑寬5米。中間浮橋長97.3米,由十八隻木船連接而成。
潮州廣濟橋 @黃田熊先生

《廣濟橋》歷史建造

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太守曾汪倡議,造舟為梁,以八十六隻船架設浮橋,並在中流砌一個長寬均為五丈的大石墩,以固定浮橋,取名《康濟橋》

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夏天,韓江大洪水,浮梁為洪水所毀,州守常偉出錢,居民捐款,修理浮橋,船隻增至一百零六隻。修橋后尚有餘錢,因此在西岸創建傑閣一座,正對江對岸韓山,起名為韓閣。閣下砌石為台基,以防禦洪水的衝擊。

潮州廣濟橋 @黃田熊先生

《廣濟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州守朱汪在登流門右側建南州奇觀樓,在江中增建二個石洲《石墩》,連原有的一洲,共三個石洲。洲上各築一亭,東邊的叫冰壺,西邊的叫玉鑒,中間叫小蓬萊。
潮州廣濟橋 @黃田熊先生

淳熙七年,公元1189年,郡守王正功在韓江西岸增築一個石墩,離岸數步,大約合今七.八米,石墩與岸丶之間架巨木為梁式橋,下面可以通船筏,初步解決了水陸交通存在的矛盾。自此後,《康濟橋》成了為浮橋與梁式橋結合的橋樑。
潮州廣濟橋 @黃田熊先生

諄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州守丁允元修繕浮橋,並從西岸增築四個石墩,連有的四個,共有八個石墩,墩上架堅木為梁式橋,橋上覆以華麗的橋屋,命名為候橋。

紹熙五年,公元1194年,州守沈宗禹在東岸壘石為墩,墩上前方建抱秀亭,與登斌門隔江相對。

潮州廣濟橋 @黃田熊先生

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州守陳宏規在東岸增築二個石墩,墩上架木為橋,命名為濟川橋,把抱秀亭改名為濟川亭,作為往來客商吏民休息之所。亭後為見思庵。自此之後,河上禾東有濟川橋,西有丁侯橋,中間連以浮橋,已具後世《廣濟橋》之雛形。
潮州廣濟橋 @黃田熊先生

慶元四年,公元1198年,州守林漂在濟川橋以西增築四個石墩,架木為橋,其雄麗較丁侯橋有過之而無不及。又因潮州至漳州道路難行,又捐款砌石路。

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濟川橋火災,亭台樓閣一個晚上仝部嘵毀,郡守趙師會增高石墩,重架橋樑,上覆橋屋,下瓮磚石,橋上建亭,名稱照舊。

潮州廣濟橋 @黃田熊先生

開禧二年,公元1206年,州守林會在濟川橋的西面又增築五個石墩,修理舊石墩一個,上覆屋,下瓮磚,匾名仍叫小蓮萊。

紹定元年,公元1228年,州守孫叔謹在丁侯橋的東西又增築二個石墩,這樣丁侯橋有十個橋墩,濟川橋有十二個橋墩,中間連以浮橋。

潮州廣濟橋 @黃田熊先生

端平初年,公元1234年,由於洪水和颱風災害,橋上的亭屋浙浙破舊,州守葉觀任命趙汝督工,將橋.屋修整一新,中間匾名為玉鑒,與東邊的小蓬萊相對。又在橋上新建二亭,一個名為飛躍亭,為祝聖放生的地方,一個名為盍鬻亭,是禮賢賓餞的所在。

南宋末,祥興元年,即元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元兵到潮州,橋為兵火所毀。

潮州廣濟橋 @黃田熊先生

元朝時期

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總管大中怡里蒙古人,修造橋樑亭屋,但沒幾年就被洪水沖毀。

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郡守常元德將各橋墩築高三尺多,並重新修造橋樑亭屋。

潮州廣濟橋 @黃田熊先生

明朝時期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由潮州知府王源主持對橋進行規模空前的重修,全面加固23個橋墩,墩上加梁,木石間用,樑上鋪厚板,板上再鋪磚,並用灰勾縫以防火。為使行人免遭日晒雨淋,還在橋上建起126間亭屋,亭屋間建造12座樓閣,也稱樓台。江心急流處,仍用24艘船隻連結為浮橋,浮橋用3根鐵索固定,每艱鐵索重達4000斤。橋修好后,更名為《廣濟橋》,寓意為廣濟粵之民。

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州守丘其仁減去浮橋用船六隻,十八梭船廿四洲之格局從此形成,自創設以來,共歷時359年。

潮州廣濟橋 @黃田熊先生

清朝時期

順治七年(1650年),鄭成功圍功潮州城,久攻不下,《廣濟橋》毀於兵火。總兵蔡元修復。

順治十年(1653年),潮鎮郝尚久,反清歸明,請將耿繼茂率滿漢兵十萬圍潮州城,《廣濟橋》又遭兵災毀壞,蔡元又修復。

雍正二年(1724年),知府張自謙修《廣濟橋》,並鑄造牲牛兩隻,分置西橋第八墩和東橋第十二墩,意在「鎮橋御水」。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洪水,東墩鐵牛墜入江中。

潮州廣濟橋 @黃田熊先生

民國時期

民國十八年(1929年)曾取誚浮橋,改用懸索弔橋,但通車一次即廢。

潮州廣濟橋 @黃田熊先生

新中國時期

1958,人民政府大修《廣濟橋》,原有梭船撒去,建成雙柱式(高椿承台),橋墩二座,架以鋼樑,鋪設路面,接通東西二橋,原有舊石墩,全部整治后留用,在舊石樑上輔鋼筋路面。路面原為寬五米,擴闊而為七米。兩旁加設行人道,道外有花格欄杆及燈柱,至是仝東西橋為一,汽車由橋上通過。

潮州廣濟橋 @黃田熊先生

1977年,又一次進行擴建,原7米的橋面作為車行道,橋兩側各加寬2米作為人行道。

1988年3月,鑒於《廣濟橋》具有極大的歷史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潮州廣濟橋 @黃田熊先生

1989年11月,潮州市政府在《廣濟橋》下游一公里處建成現代化的韓江大橋,從而結束了《廣濟橋》作為交通紐帶的歷史使命,並為其全面修復提供了先決條件。
潮州廣濟橋 @黃田熊先生

1990年,國家文物局在潮州主持召開了「潮州廣濟橋修復論證會」,揭開了修復古橋之序蒂。
潮州廣濟橋 @黃田熊先生

2001年7月《潮州廣濟橋維修方案》上報,同年12月,獲文物局正式批複。2003年10月《廣濟橋》維修工程正式動工。2007年6月告成。

2017年9月20日,《廣濟橋》正式對遊客開放。

潮州廣濟橋 @黃田熊先生

《廣濟橋》經過了850多年的風風雨雨,重修過20多次,現在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潮州的地標性建築,也是中國四大古橋之一。

我們游完了《廣濟橋》又遊覽了潮州古城后坐高鐵去漳州參觀中國四大古橋之一的《絡陽橋》。

潮州廣濟橋 @黃田熊先生

該景區其他遊記
  • 潮州古城
  • 中國四大名橋.......廣東潮州《廣濟橋》
黃田熊先生的遊記列表
微信掃一掃,免費獲取9000景點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