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民俗風情館旅遊攻略 之 漁業(7/共44頁)
漁業介紹:平湖地處江南水鄉,南瀕杭州灣,海域廣闊,境內河流成網,自古以來,海、淡水產資源豐富。淡水捕撈的傳統工具有大拉網、絲網、撤網、扛網、扳網、扳罾、三角網、肖袋、夾網、滾鉤、麥弓、鸕鶿、鱔籠、蟹籪、小釣、螺絲扒、螺螄耥等。解放前,漁民大多以船為家,常年流動以捕撈為生,工具簡陋,生活貧困。解放后,逐步建立漁業社和水產合作社,后又進行連家漁業社會主義改造,在大部分公社建立水產大隊。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后,人力漁船逐步被機動漁船代替,專業漁民向農轉化,大部分漁民有了陸上固定住宅,早出晚歸的捕撈作業和捕撈種田兼顧的勞作方式,大大改進了捕撈工具和改善了生活條件。而海洋捕撈的傳統工具和方法主要有定置張網、流動張網、手抄網、流網、對網、大拖網、牽網、插網。解放前,海洋水產捕撈者均為沿海一帶的人家,有專業的也有亦農亦漁的,專業漁家一般自備木帆船或小舢舨,可出近海捕撈海蜇、黃魚、帶魚、馬嗥、花魚等,作業範圍小、品種少、產量低、風險大。而大多無船漁民只能到沿海灘涂,利用潮汐漲落進行插網作業,或利用簡單的工具捕撈蟶子、牡蠣、土蚨、白蛤等。解放后,海洋捕撈得到快速發展,從單家獨戶的自營,逐步發展到互助組、合作社,最後組建海洋漁業大隊。機動船替代了木帆船和小舢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后,大型機帆船的配置,給遠海捕撈創造了條件。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后,由於大規範圍海造田,加上沿海工業興建帶來的污染,至今沿海人一般的捕撈已無法進行,只有擁有大型機帆船的專業漁民,才能到達遠海進行捕撈作業。
驢友相冊(包含 0 張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