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庄鄉衛星地圖
載入中,請稍候...
張庄簡介:歷史沿革1948年2月解放,1951年歸淄川縣龍泉3區所轄,設有張庄、田莊、馬陵、西槐峪、苗峪5個鄉,1955年劃歸博山縣,設田莊區,1958年11月,劃歸淄川區,成立田莊人民公社。1971年3月,社址由田莊村遷至張庄村。1983年2月,更名為張庄人民公社,1984年4月,撤社成立張庄鄉,全鄉轄21個村。1995年至1996年黃嶺根整村搬遷至龍泉鎮台頭村,轉道村、苗峪村、羅圈峪村、翟家崖村部分分別遷至龍泉鎮的渭一村、龍一村、龍四村、韓聖村、土屋村,共1423人。2 區域村莊包含村:
張庄鄉張庄村 張庄鄉雙股峪村 張庄鄉大馬陵村 張庄鄉北崖村 張庄鄉田莊村 張庄鄉小馬陵村 張庄鄉上塔山村 張庄鄉下塔山村 張庄鄉南坪村 張庄鄉北坪村 張庄鄉瑤峪村 張庄鄉東槐峪村 張庄鄉西槐峪村 張庄鄉轉道村 張庄鄉蘆家莊村 張庄鄉翟家崖村 張庄鄉苗峪村 張庄鄉羅圈峪村 張庄鄉梨峪口村 張庄鄉東莊子村 張庄鄉東峪村 3 位置張庄鄉在淄川區東南部,鄉機關駐地離區政府駐地35公里,東臨淄河鎮、西接龍泉鎮、南與東坪鎮近鄰、北與黑旺鎮交接。4 自然狀況張庄鄉屬石灰岩低山丘陵區,地形西高東低,東西最大橫離9.77公里,南北最大縱離8.85公里,為54.8平方公里,海拔高度一般在257米至745米之間,相對高差488米,主要山峰有大寨頂、武王寨、黃岐頂、趙夫寨等,最高山峰大寨頂,主峰海拔745米。境內無河流,地下水屬補給區。 土壤類型屬褐土,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2.6度,無霜期180天。年平均降雨量692.9毫米,適合種植小麥、玉米及穀物雜糧等糧食作物。經濟作物有大豆、黃煙、越夏蔬菜、食用菌等。經濟林木有柿子、香椿、花椒、大棗等。用材林木有楊樹、梧桐、榆樹等。防護林木有側柏、火炬、黃荊、紫穗槐等。5 數據全鄉2002年末15692人,其中農業14350人,有孫、張、李、劉、司等52個姓氏,其中孫姓最多。6 數據(第五次普查數據) 14927 男 7443 女 7484 家庭戶戶數 5522 家庭戶(總) 1487 家庭戶男 7416 家庭戶女 7455 0-14歲(總) 2969 0-14歲男 1589 0-14歲女 1380 15-64歲(總) 10039 15-64歲男 493 15-64歲女 5108 65歲及以上(總) 1919 65歲及以上男 923 65歲及以上女 996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1419 7 主要經濟狀況新中國建立初期,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78萬元。1978年363萬元,1984年840萬元。1985年先後建大理石廠、果酒廠、雙氰胺廠。199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560萬元。1995年建成錦磚廠、東勝耐火材料廠,1995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企業5家,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下企業33家,2002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610萬元,第一、二、三產業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比重為25:58:17,完成地方財政收入224萬元。8 第一產業1949年糧食畝產95公斤,1964年糧食畝產210公斤。1965年投資20萬元,投工18萬個,在梨峪口村建成雁門山水庫,容水20萬立方,屬小二型水庫。灌溉240畝,解決1500人用水。1966年始,投資90萬元,投工114萬個,1973年3月,在田莊村建成田莊水庫,容水125萬立方,屬小一型水庫。1967年春始,歷時8年投資55萬元,投工223萬個,建成東西三條灌渠,總長26公里,配套水庫揚水站3處。灌溉200公頃,解決16000人用水。1974年始,整地367公頃,造地35公頃,建千方水池19個,鋪設輸水管道7500米,打深井17眼,日供水量24000立方米。1976年糧食畝產289公斤。1982年全鄉實行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1982年糧食畝產301公斤。1989年投資300萬元在田莊流域進行石灰岩低山丘陵地區水土保持試點,修谷坊27座,塘壩3座,蓄水池7個,整修地堰228公頃,修公路12公里,生產路8公里,營造防護林900公頃,用材林8公頃,經濟林161公頃,實行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1991年被省水土保持委員會定為示範單位,通過省級鑒定為國內先進水平,1991年糧食畝產達381公斤。1995年始,進行農業結構調整,先後投資230萬元建蔬菜大棚188個,食用菌生產洞5萬平方米,開發越夏蔬菜35公頃,大棗103公頃,柿子200公頃
張庄鄉張庄村 張庄鄉雙股峪村 張庄鄉大馬陵村 張庄鄉北崖村 張庄鄉田莊村 張庄鄉小馬陵村 張庄鄉上塔山村 張庄鄉下塔山村 張庄鄉南坪村 張庄鄉北坪村 張庄鄉瑤峪村 張庄鄉東槐峪村 張庄鄉西槐峪村 張庄鄉轉道村 張庄鄉蘆家莊村 張庄鄉翟家崖村 張庄鄉苗峪村 張庄鄉羅圈峪村 張庄鄉梨峪口村 張庄鄉東莊子村 張庄鄉東峪村 3 位置張庄鄉在淄川區東南部,鄉機關駐地離區政府駐地35公里,東臨淄河鎮、西接龍泉鎮、南與東坪鎮近鄰、北與黑旺鎮交接。4 自然狀況張庄鄉屬石灰岩低山丘陵區,地形西高東低,東西最大橫離9.77公里,南北最大縱離8.85公里,為54.8平方公里,海拔高度一般在257米至745米之間,相對高差488米,主要山峰有大寨頂、武王寨、黃岐頂、趙夫寨等,最高山峰大寨頂,主峰海拔745米。境內無河流,地下水屬補給區。 土壤類型屬褐土,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2.6度,無霜期180天。年平均降雨量692.9毫米,適合種植小麥、玉米及穀物雜糧等糧食作物。經濟作物有大豆、黃煙、越夏蔬菜、食用菌等。經濟林木有柿子、香椿、花椒、大棗等。用材林木有楊樹、梧桐、榆樹等。防護林木有側柏、火炬、黃荊、紫穗槐等。5 數據全鄉2002年末15692人,其中農業14350人,有孫、張、李、劉、司等52個姓氏,其中孫姓最多。6 數據(第五次普查數據) 14927 男 7443 女 7484 家庭戶戶數 5522 家庭戶(總) 1487 家庭戶男 7416 家庭戶女 7455 0-14歲(總) 2969 0-14歲男 1589 0-14歲女 1380 15-64歲(總) 10039 15-64歲男 493 15-64歲女 5108 65歲及以上(總) 1919 65歲及以上男 923 65歲及以上女 996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1419 7 主要經濟狀況新中國建立初期,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78萬元。1978年363萬元,1984年840萬元。1985年先後建大理石廠、果酒廠、雙氰胺廠。199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560萬元。1995年建成錦磚廠、東勝耐火材料廠,1995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企業5家,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下企業33家,2002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610萬元,第一、二、三產業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比重為25:58:17,完成地方財政收入224萬元。8 第一產業1949年糧食畝產95公斤,1964年糧食畝產210公斤。1965年投資20萬元,投工18萬個,在梨峪口村建成雁門山水庫,容水20萬立方,屬小二型水庫。灌溉240畝,解決1500人用水。1966年始,投資90萬元,投工114萬個,1973年3月,在田莊村建成田莊水庫,容水125萬立方,屬小一型水庫。1967年春始,歷時8年投資55萬元,投工223萬個,建成東西三條灌渠,總長26公里,配套水庫揚水站3處。灌溉200公頃,解決16000人用水。1974年始,整地367公頃,造地35公頃,建千方水池19個,鋪設輸水管道7500米,打深井17眼,日供水量24000立方米。1976年糧食畝產289公斤。1982年全鄉實行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1982年糧食畝產301公斤。1989年投資300萬元在田莊流域進行石灰岩低山丘陵地區水土保持試點,修谷坊27座,塘壩3座,蓄水池7個,整修地堰228公頃,修公路12公里,生產路8公里,營造防護林900公頃,用材林8公頃,經濟林161公頃,實行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1991年被省水土保持委員會定為示範單位,通過省級鑒定為國內先進水平,1991年糧食畝產達381公斤。1995年始,進行農業結構調整,先後投資230萬元建蔬菜大棚188個,食用菌生產洞5萬平方米,開發越夏蔬菜35公頃,大棗103公頃,柿子200公頃
張莊周邊旅遊景點排行榜(圖文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