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泮坑旅遊區旅遊攻略 之 泮坑公王廟(5/共9頁)
泮坑公王廟介紹:始建於明代,原名"三山國王廟",鄉人通稱為"泮坑公王廟"。"泮坑公王保外鄉"聲名遠播,吸引了不少海內外善男信女前來燒香祈福,自建廟以來,一直香火不斷。
據《揭陽縣誌》、《潮州府志》和元代劉希孟撰寫的《明貺廟記》載:在潮陽的西陲,與惠、梅州接壤處,有巾山、明山、獨山三峰。奇峻者為揭陽山(又名獨山),越西南20公里是明山,折向南是巾山。相傳隋文帝楊堅立位的開皇年間,在明山的半山上有一座天竺岩,岩內有石穴,常有三位仙人在此顯聖。在唐太宗征伐太原時,得"金甲仙人,操戈馳馬突陣,師遂大捷,劉繼元以降,凱旋之日,見於城上雲中曰:『潮州三山神』。乃詔封明山為清化盛德報國王,巾山為助政明肅寧國王,獨山為惠威弘豐國王,賜廟額曰『明貺』。"宋代敕封為"三山國王"。
潮州(實為今揭西霖田)三山國王神受奉於梅州泮坑,來源於一個神話傳奇:話說泮坑外鄉人熊氏,久居潮州(實為今揭西霖田),一日在睡夢中見一位左握帥印、右執寶劍的金甲神人,自稱是助政明肅寧國王,受皇命,鎮守梅州,庇護百姓。熊氏一覺醒來,想到白天在潮州"明貺廟"進香時,見到廟中的巾山國王像與夢中見到的神人相似,心裡十分驚奇。於是一面派人回梅州家鄉泮坑,建造廟宇;一面請來雕刻匠人,按照"明貺廟"中三山國王的相貌,精製三尊神像,貼上真金,半個月後神像雕成,又請人用八抬大轎,將"三山神像"運上綵船,沿江而上,在梅州頭塘上岸,再抬進泮坑,供奉在新建的廟宇中,稱為"泮坑公王"。從此以後,熊氏在外,財丁興旺,大展宏圖。因為熊氏是泮坑外鄉人,於是就有了"泮坑公王保外鄉"的傳說。
據《揭陽縣誌》、《潮州府志》和元代劉希孟撰寫的《明貺廟記》載:在潮陽的西陲,與惠、梅州接壤處,有巾山、明山、獨山三峰。奇峻者為揭陽山(又名獨山),越西南20公里是明山,折向南是巾山。相傳隋文帝楊堅立位的開皇年間,在明山的半山上有一座天竺岩,岩內有石穴,常有三位仙人在此顯聖。在唐太宗征伐太原時,得"金甲仙人,操戈馳馬突陣,師遂大捷,劉繼元以降,凱旋之日,見於城上雲中曰:『潮州三山神』。乃詔封明山為清化盛德報國王,巾山為助政明肅寧國王,獨山為惠威弘豐國王,賜廟額曰『明貺』。"宋代敕封為"三山國王"。
潮州(實為今揭西霖田)三山國王神受奉於梅州泮坑,來源於一個神話傳奇:話說泮坑外鄉人熊氏,久居潮州(實為今揭西霖田),一日在睡夢中見一位左握帥印、右執寶劍的金甲神人,自稱是助政明肅寧國王,受皇命,鎮守梅州,庇護百姓。熊氏一覺醒來,想到白天在潮州"明貺廟"進香時,見到廟中的巾山國王像與夢中見到的神人相似,心裡十分驚奇。於是一面派人回梅州家鄉泮坑,建造廟宇;一面請來雕刻匠人,按照"明貺廟"中三山國王的相貌,精製三尊神像,貼上真金,半個月後神像雕成,又請人用八抬大轎,將"三山神像"運上綵船,沿江而上,在梅州頭塘上岸,再抬進泮坑,供奉在新建的廟宇中,稱為"泮坑公王"。從此以後,熊氏在外,財丁興旺,大展宏圖。因為熊氏是泮坑外鄉人,於是就有了"泮坑公王保外鄉"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