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太陽系 > 木星
提示:請您用滑鼠拖動平移、滾輪放縮圖像

木星影像

首次載入較慢,請您稍候...
木星木星
木星簡介:
  木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體積最大、自轉最快的行星,與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合稱類木行星(木星和土星合稱氣態巨行星)。古代中國則稱木星為歲星,到西漢時期,《史記‧天官書》作者天文學家司馬遷從實際觀測發現歲星呈青色,與「五行」學說聯繫在一起,正式把它命名為木星。迄今已有數艘無人太空船前往木星探勘,最值得注意的是早期飛掠任務的先鋒號和航海家計劃,和後期的伽利略號。最近拜訪木星的是鎖定冥王星的新視野號太空船,在2007年2月28日最接近木星,並藉助木星的加速前往冥王星。目前朱諾號是木星軌道上唯一運作中的探測器,自2016年7月4日進入環繞木星的軌道后便持續進行觀測作業至今。未來仍將有不少探測木星系統的太空任務。
  木星是一個氣態巨行星,占所有太陽系行星的70%,主要由氫組成,其次為氦,佔總質量的25%,岩核則含有其他較重的元素,由於自轉快速而呈現扁球體。外大氣層明確依緯度分為多個帶域,各帶域相接的邊際容易出現亂流和風暴,最著名的特徵是大紅斑。環繞著行星的是松弱的行星環系統和強大的磁層。木星至少有79個衛星,是人類迄今為止發現的天然衛星最多的行星,儼然一個小型的太陽系。由於其巨大的重力井和鄰近內太陽系,木星被稱為太陽系的真空吸塵器,是太陽系內最頻繁接受到彗星撞擊的行星,也因此保護著內太陽系的行星得以免受彗星的轟擊。
木星結構
木星結構
  木星是一個巨大的液態氫星體。隨著深度的增加,在距離表面千米處,液態氫在高壓和高溫環境下形成。據推測,木星的中心是一個含硅酸鹽和鐵等物質組成的核區,物質組成與密度呈連續過渡。木星可能有一個石質的內核,被一層含有少量氦,主要是氫元素的液態金屬氫包覆著。內核上則是大部分的行星物質集結地,以液態氫的形式存在。這些木星上最普通的形式基礎可能只在40億帕壓強下才存在,木星內部就是這種環境(土星也是)液態金屬氫由離子化的質子與電子組成。在木星內部的溫度壓強下氫氣是液態的,而非氣態,這使它成為了木星磁場的電子指揮者與根源,木星的磁場強度大約10高斯,比地球大10倍。同樣在這一層也可能含有一些氦和微量的冰。
木星磁層
木星磁層
  木星的磁場強度是地球的14倍,範圍從赤道的4.2高斯(0.42mT)到極區的10至14高斯(1.0-1.4mT),是太陽系最強的磁場。木星的四顆大衛星的軌道全都位於磁層內,受到保護而得以免受太陽風的侵襲,因此木星的衛星全都位於它的磁層之中。 美國的「旅行者1號」還發現木星背向太陽的一面有3萬公里長的北極光。1981年初,當「旅行者2號」早已離開木星磁層飛奔土星的途中,曾再次受到木星磁場的影響。由此看來,木星磁尾至少拖長到了6000萬公里以外。木星的磁氣圈分佈範圍比地球磁氣圈的範圍大上100多倍,是太陽系中最大的磁氣圈。由於太陽風和磁氣圈的作用木星也和地球一樣在極區有極光產生,強度約為地球的100倍。
大紅斑
大紅斑
  木星最著名的特徵是大紅斑,這是比地球大的一個持久性反氣旋風暴,位置在赤道南方22°,至少在1831年以來,就已經知道它的存在,並且可能更提早至1665年。來自哈伯太空望遠鏡的影像顯示多達兩個紅斑毗鄰著大紅斑。這個風暴大得可以使用地基的小口徑12 cm或更大的望遠鏡看見。一些數學模型表明這個風暴是穩定的,可能是這顆行星上一個永久性的特徵。
木星大氣層
木星大氣層
  木星有著太陽系內最大的行星大氣層,跨越的高度超過5,000km(3,107mi)。木星的大氣組成中,按分子數量來看,81%是氫,18%是氦,按質量則分別是75%和24%。只有約1%左右的其他氣體,其中包括甲烷、水蒸氣、氨氣等。這與太陽系的前身-原始太陽星雲的組成相近,但木星中較重元素的比例卻比原始太陽星雲多數倍。同為氣體行星的土星也是類似的組成,但天王星及海王星中的氫和氦就少得多。由於木星有較強的內部能源,致使其赤道與兩極溫差不大,不超過3℃,因此木星上南北風很小,主要是東西風,最大風速達130~150米/秒。木星大氣中充滿了稠密活躍的雲系。各種顏色的雲層像波浪一樣在激烈翻騰著。在木星大氣中還觀測到有閃電和雷暴。由於木星的快速自轉,因此能在它的大氣中觀測到與赤道平行的、明暗交替的帶紋其中的亮帶是向上運動的區域,暗紋則是較低和較暗的雲。木星表面有紅、褐、白等五彩繽紛的條紋圖案,可以推測木星大氣中的風向是平行於赤道方向,因區域的不同而交互吹著西風及東風,是木星大氣的一向明顯特徵。大氣中含有極微的甲烷、乙炔之類的有機成份,而且有打雷現象生成有機物的機率相當大。
木星衛星
木星衛星
  木星是人類迄今為止發現的天然衛星最多的行星,儼然一個小型的太陽系:木星系。1610年1月,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最早以望遠鏡發現木星最亮的四顆衛星,並被後人稱為伽利略衛星。它們環繞在離木星40~190萬千米的軌道帶上,由內而外依次為木衛一、木衛二、木衛三、木衛四,然而近年中國有天文史學家提出在公元前364年,甘德以肉眼發現木衛三,但直至現時還未被公認。在1892年巴納德以望遠鏡肉眼觀測發現木衛五后,木星的其他衛星皆透過照相觀測或行星際探測器的相片發現。
  在以後的幾個世紀中(至1950年代),人們又接連發現了12顆較大的衛星,使木星衛星的總數達到了16顆。直至1979年美國旅行者一號及1995年伽利略號等飛臨木星系的時候,又發現了許多更細小的、離木星更遠的天然衛星,使人類所知的木星系衛星總數達到67個,成為太陽系擁有最多天然衛星的行星,這數字還很有可能繼續增加。2017年,卡內基科學研究所在追蹤第九行星時意外發現多12顆衛星,並在2018年7月正式確認,因此至今已確認的木星衛星總數達到79個。
朱諾號探測器
朱諾號探測器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太空船朱諾號在2016年7月4日抵達木星,預計未來的20個月將在軌道上繞行木星37圈。這次任務將以繞極軌道仔細的研究這顆行星。在2016年8月27日,朱諾號完成其第一次的低空飛越木星,並且送回木星北極的第一張圖像。2016年10月,抵達木星軌道的NASA朱諾號探測器準備向低軌道機動時出現了故障,軌道機動任務一直被推遲,2017年2月18日NASA在評估各項風險后,決定放棄讓朱諾號探測器進入更低的14日木星周期軌道,其將繼續維持目前的53日周期的科學軌道並進行更多科考任務。
  2017年2月21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放棄人類里程碑式的木星探測器——「朱諾」號,因為它已經在錯誤的軌道上滯留了太久時間,團隊不會再去尋找讓其進入更理想軌道的方式。
木星生命
木星生命
  在1953年,米勒-尤里實驗證明了閃電和存在於原始地球大氣中的化合物組合可以形成有機物(包括氨基酸),可以做為生命的基石。這模擬的大氣成分為水、甲烷、氨和氫分子;所有的這些物質都在現今的木星大氣層中被發現。木星的大氣層有強大的垂直空氣流動,運載這些化合物進入較低的地區。 但在木星的內部有更高的溫度,會分解這些化學物,會妨礙類似地球生命的形成。
  在木星,因為大氣層中只有少量的水,還有任何的固體表面都在深處壓力極大的地區,因此被認為不可能存在任何類似地球的生命。在1976年,在航海家任務之前,曾經假設基於氨與水的生命可能在木星大氣層的上層進化。這一假設是基於地球的海洋態環境,頂層有簡單的光合作用浮游生物,低層的魚可以餵食這些生物,而肉食的海洋生物可以獵食這些魚。
  在木星的一些衛星,地表之下可能有海洋存在,導致這些衛星更可能有生物存在的猜測。
微信掃一掃,免費獲取9000景點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