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詔太和城遺址景區衛星地圖
載入中,請稍候... 南詔太和城遺址介紹: 南詔太和城是一座山坡上的城市,其遺址位於大理市七里橋鄉太和村西的鶴頂峰麓。現存蒼山頂的金剛城及南、北兩道城牆。城牆多依山勢用土夯築而成,殘存的北段城牆高出地面約3米,厚約5米。太和城西依蒼山,東臨洱海為天然屏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南、北城牆相距約500米。太和城曾經是古代南詔國的都城,公元739年遷都於此,經過南詔幾個朝代的建設逐漸形成了一個大城池,直到779年,異牟尋遷都羊苴咩城,太和城才逐漸荒廢下來。作為當時南詔國都,它是南詔前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南詔太和城遺址景點:太和城遺址頗具規模,呈不規則三角形,現在遺址僅存兩道夯土城牆,北城牆西從佛頂峰台坡向東北延伸至洱海之濱,長3225m;南城牆西從蒼山五指峰麓向東延伸至洱濱村,長3350m。夯築的殘牆基寬4~5m,高2~4m,全城面積約3km2。位於佛頂峰上的佛頂寺,其周圍地面高出寺內地面0.3m,房基厚近4m,為一面積近3600m2的土台,據傳當年南詔國的避暑宮及金剛城即建於此。太和城遺址內有南詔德化碑,碑面正文原有3800餘字,現只存256字。碑文主要記述了南詔政權建立初期的一系列重要史實,碑文相傳為南詔清平官鄭回撰,唐御史杜光庭書。文章婉轉動人,辭藻華麗,書體遒勁秀拔。唐大曆元年(766年),南詔王閣邏鳳立此碑於太和城宮門外。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為金石家王昶訪獲,嘉慶三年(1798年)李亨特就地建亭保護。此碑是研究南詔歷史及其與唐朝關係的珍貴實物資料,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