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龍鄉衛星地圖
載入中,請稍候...
雙龍簡介:雙龍鄉在貴州省威寧縣城西南,雙龍鄉 鄉政府在全縣人民飲水工程楊灣橋水庫邊上,離縣城約15公里。全雙龍鄉約130平方公里,包含8個村,63個村民組,4500餘戶2.1萬人是一個全農業鄉。有彝族、回族、苗族、漢族居住,其中少數民族佔52%。雙龍鄉位置特殊,處於一個交通死角,平均海拔高,地勢陡,農業出產單一,全雙龍鄉都是一個貧窮落後的鄉鎮。該鄉的西涼山一帶有豐富的煤、鐵礦資源待開採。開發的最大一項工程是種草養畜,雙龍鄉涼山村在60年代就是聞名全中國的養畜紅旗公社,西涼山一帶地廣人稀是一個天然的養殖場。2 自然特徵雙龍鄉地勢西高東低,南北寬約80公里,魔芋種植基地 東北至西南長約120公里;平均海撥1511米,最高2217米,最低470米;年平均氣溫12.8℃,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降雨量954毫米,無霜期250天左右;地貌為山、丘、溝、壩、谷、洞交融的喀斯特結構。3 資源特點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煤、硫、鐵、硅、砂、粘土、草炭、大理石、高嶺土、重晶石等。其中,煤、硫、鐵、鋅探明儲量分別達540000、29856、4042、1540萬噸以上,硫磺已打入國際市場。 農副土特產品眾多。主要有烤煙、天麻、白蒜、大豆、芸豆、竹蓀、柑桔、半夏、杜仲、五倍子、生漆、茶葉、党參、蠶繭等。其中,烤煙葉厚、色黃、質優;白蒜、杜仲、五倍子等名貴藥材等字閨中。4 資源狀況水文資源 在雙龍鄉境內的水資源主要是楊灣橋水庫,與江林、大地、雙龍、紅光等村相連,與威寧草海遙遙相望。水雙龍鄉 庫里的水主要供應整個威寧縣城的居民生活生產用水;同時也供應本鄉水庫周邊地勢較低處村莊及鄰近鄉鎮的村民飲用水。其支流主要是響水河和白石岩河。雙龍鄉除水庫周邊的四個村外,地勢較高的涼山片區的高山、高坡、涼山、水潮喀斯特地貌明顯,水源缺乏,人畜飲水和生產用水比較困難。土壤資源 雙龍鄉的土壤受地形地貌組合的影響,成垂直性和地帶性分佈。在石漠化相對嚴重在涼山片區,土壤主要是貧瘠的沙土和部分黑泥土,及紅土相互交錯;在水庫附近片區主要分佈著部分水稻土和沙土,還摻有部分紅土。植被資源 雙龍鄉在雲貴高原的低緯度高海拔山區,平均海拔2511米,最高海拔2854米。主要是以溫帶落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為主。在下片區水庫周邊主要是以落葉闊葉林為主,在涼山片區主要是針葉林和針闊混交林。由於受人類活動的影響,雙龍鄉的林木植被破壞嚴重且呈零星分佈。近年來,隨著退耕還林工程和荒山造林的實施,雙龍鄉植被覆蓋率日漸提高,生態環境逐步改善。 雙龍鄉的物產資源種類繁多,糧食作物主要有玉米、馬鈴薯、蕎麥等,經濟作物有烤煙、半夏、天麻,豆類等。其中雙龍鄉以種植馬鈴薯的規模最大,已建立覆蓋全鄉8個村的規模脫毒馬鈴薯產業基地45000畝。並大力發展以養羊、養牛、養豬的生態畜牧業。5 農業發展蠶桑、水果、辣椒、大蒜、中藥材、反季節蔬菜等特色農業基本形成。發展萬畝楠竹基地、萬畝魔芋基地、千畝苦丁茶基地、奶牛、仔豬、雜交牛育肥、家禽等畜牧業基地;大力發展食品加工業、生態畜牧業以及畜牧產品加工業;大力發展農產品營銷組織、中介組織、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和各類經紀人隊伍,逐步完善「公司+基地+農戶」、「企業+協會+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延伸產供銷一體化的農業產業鏈。6 歷史遺迹馬撒驛清真寺:在威寧縣雙龍鄉西涼山古滇黔道上,建於明代,乾隆年間,劉彩阿訇在該寺掌教,歸主后被回族張氏爭埋在張氏墳山。1967年維修過一次,1987年政府拔款7000元維修。佔地700餘平方米。含穆斯林2000餘人。清真寺 馬家屯清真寺:在貴州省威寧縣雙龍鄉大地村馬家屯。馬家屯清真寺,始建於明代。馬家屯,為明代烏撒四十八屯一。《威寧縣誌·屯墾志》:「洪武二十八年因烏撒衛開闢,分為五所,各設流官,大興屯墾」。而馬家屯,則是回族馬姓屯墾之所,故名。馬家屯清真寺,在馬家屯寨子中間一小山包上,周圍古樹參天,綠蔭掩映,有姜梓樹、三角楓樹等,胸徑均在70厘米以上,環境優美。由於多次被燒毀,清咸豐初年馬元義倡導重修,咸同滅回時又被毀,同治三年重建三間權作禮拜,光緒二十三年馬金翠與族人馬金品、馬七斤、馬金瑞、馬正林、馬小禎、馬老有、馬小妹等積資修理。民國21年族人又重建,木石結構瓦房,建築210個平方米,佔地400多個平方米。20世紀80年代,縣政府拔款1700元重新進行維修。2004年由韓阿訇捐資50萬元重建,總佔地1500餘平方米。含穆斯林1800餘人。
雙龍周邊旅遊景點排行榜(圖文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