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塔鄉衛星地圖
載入中,請稍候...
燈塔簡介:鄉情概述位置 儀隴縣轄鄉。1951年建文昌鄉,1966年更名燈塔鄉,1992年併入大寅鎮,1994年復置燈塔鄉。 燈塔鄉在儀隴縣東北部,東臨三河鎮、板橋鄉,南與芭蕉鄉、大寅鎮相接,西與石佛鄉近鄰,北接楊橋鄉,離縣城65公里,幅員2685公頃。含15個村,84個村民小組。總戶數3161戶,其中農業戶3020戶,非農業戶141戶,11159人,其中農業10391人,非農業768人。總耕地361公頃(其中2008年增加耕地20.79公頃);2008年計生率75% ,自然增長率2‰,出生率7.5‰;糧食總產量4520噸,增166噸,增3%;生豬出欄10283頭。國內生產總值5016萬元,人平4844元;農民人均純收3457元,城鄉居民年末儲蓄餘額1743萬元;初中在校生248人,小學在校生956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教育部門中級技術職稱16人。警務站1個,有線電視網路公司1個,鄉衛生院1所,敬老院1處,鄉村公路里程為80公里;安裝程式控制電話1500門,行動電話5100部,家用電腦82台,建有移動、電信通訊基站各1座。2 行政區域包含村:火煙村 天平村 花橋村 斷橋村 楓坪村 雙河村 橋亭村 峰岩村 柏樹村 鳳鳴村 雙山村 中梁村 復元村 雙壩村 文峰村3 農業產業化建設新(擴)建兔籠3600孔,增養種兔1000隻,年出欄商品兔20.36隻,實現銷售收入810萬元;增養能繁母豬500頭;在中梁村栽植日本愛宕梨72畝,榨菜500畝。在雙壩村成片栽植吊瓜100畝。4 黨建工作農村無職黨員設崗定責、評星激勵活動全面完成,充分激發了黨員的積極性,並形成燈塔經驗,被《共產黨人》、《南充日報》選登刊載。雙壩村四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全面完成,被縣委授予優秀四強基層黨組織。全年共發展預備黨員5名,培養入黨積極分子12名。5 基礎設施建設柏樹、文峰、橋亭等村修建的6公路泥結碎石路全面竣工,柏樹村10公里村道公路全面竣工;投資30餘萬元的文峰大橋於11月竣工通車。至年底,全鄉15個村均修通了村道公路,其中有8個村修通了泥結碎石路面;年內重點解決了中梁、柏樹等村130名嚴重缺水群眾的飲水問題,同時制定完善了人飲管護辦法,落實了管護責任制,確保了全鄉群眾的飲水安全;整治病險塘庫2座,維修水渠200米。6 數據(第五次普查數據) 9870 男 4948 女 4922 家庭戶戶數 2788 家庭戶(總) 9844 家庭戶男 4929 家庭戶女 4915 0-14歲(總) 2895 0-14歲男 1603 0-14歲女 1292 15-64歲(總) 6197 15-64歲男 2944 15-64歲女 3253 65歲及以上(總) 778 65歲及以上男 40 65歲及以上女 377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9724 7 鄉屬學校儀隴縣燈塔鄉中梁村小學 儀隴縣燈塔鄉雙壩村小學校 儀隴縣燈塔鄉雙山村小學 儀隴縣燈塔鄉天平村小學 儀隴縣燈塔鄉小學校 儀隴縣燈塔鄉文峰村小學 儀隴縣燈塔鄉斷橋村小學 儀隴縣燈塔鄉楓坪村小學 儀隴縣燈塔鄉柏樹村小學 儀隴縣燈塔鄉火焰村小學 儀隴縣燈塔鄉花橋村小學 儀隴縣燈塔鄉風鳴村小學8 特色農產品柏樹、糧油、水稻、小麥、玉米、油菜、煙葉、家禽。9 社會事業退耕還林、糧食直補、良種補貼、「兩免一補」政策全面落實。全鄉安裝光纖電視1210戶,基本達到社社通。全鄉中心小學1所,村小7所,在校學生1004人,全年共補助住校生生活費21萬元。2月,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工作全面結束,參合人數9610人,參合率90%。全鄉有育齡婦女1863人,已落實避孕節育措施1774人,計生率75% ,自然增長率2‰,出生率7.5‰。全鄉退耕還林1850畝,補助資金21萬餘元。糧食直補7000畝,補助資金72萬餘元。參加農業保險3200畝。將357人納入了農村低保範疇。享受特困醫療救助31人,享受金額14000餘元。
燈塔周邊旅遊景點排行榜(圖文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