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寺鎮衛星地圖
載入中,請稍候...![白馬寺衛星地圖 白馬寺衛星地圖](https://i.meet99.cn/image/map/w/46c672d0227b98a064ee44b9478ace67.jpg)
白馬寺簡介:位置白馬寺鎮在江陵縣城區東北,南臨長江黃金水道10公里,觀普公路、郝六公路穿境而過,東臨沙崗,西接熊河,南抵普濟,北倚六合。國土149.42平方公里。含32個村,1個社區居委會,1個養殖場,269個村民小組。5.1萬人,其中農業4.3萬人。耕地8.5萬畝,其中水田7.1萬畝,旱地1.4萬畝。農村總勞力1.7萬個,人均耕地1.68畝。 白馬寺鎮在江陵縣東北部。國土148平方公里,耕地8.8萬畝,5.2萬人2 行政區劃白馬寺鎮1949年屬江陵縣第五區,1952年後又先後屬郝穴區、 湖北省江陵縣白馬寺鎮 。 白馬工委所、熊河區,1975年撤區並社時,以境內白馬寺命名為白馬公社,並新建了譚市、王市、赤湖、白馬、新口5個管理區,1984年改名為白馬區,1987年撤區建鎮改為白馬寺鎮. 2000年至2004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分別為1.5億元、1.9億元、2.6億元、2.7億元、3.6億元,2004年較2000年增137.5%。鎮區2平方公里,工業、商貿、住宅區域分佈合理,水、電、通訊設施一應俱全;供電系統保障有力,建有35千伏變電站一座,兩台主變容量共9500千伏安;通訊質量安全可靠,建有萬門程式控制電話,無盲點覆蓋的移動通訊、電視差轉站、有線電視網路。金融、文化、教育、衛生、商業、稅務等服務機構健全。全鎮擁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共196家,形成了造紙、農副產品加工、水產立體開發三大支柱產業。3 資源白馬寺鎮土壤肥沃、物產豐富,環境寬鬆、市場活躍是湖北省水產板塊建設試點鎮、湖北糧棉基地百強鄉鎮、中國鄉稻生產基地。 白馬寺鎮是湖北省水產板塊建設試點鎮、湖北省糧棉基地百強鄉鎮、中國香稻生產基地.近年來,全鎮以農業綜合開發為契機,優化農業品種,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初步形成東菜西魚、南稻北棉的農業產業格局,已建成了生豬繁養、魚蓮共生、魚珠養殖、稻鴨共育、大棚蔬菜、優質油棉等板塊基地,油料、生豬、家信禽、水產品、瓜果、蔬菜、珍珠、優質稻、優質棉等主要農副產品產量均保持良好增長勢頭,糧食產量近幾年邊疆躋身全省百強,並湧現出了天助米業、荊穀米業等一大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 交通,通訊白馬寺鎮在交通、郵電、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投入,鎮區達2平方公里,1000米長的鎮區主幹道與街道縱橫交錯,工業、商貿、住宅區分佈合理,水電通訊設施一應俱全,鎮區供排水管全方位覆蓋,水質完全達標;供電系統保障有力,供電線路暢通;通訊質量安全可靠,建有10000門程式控制電話,無盲點覆蓋的移動通訊,有線電視網路全鎮。 白馬寺鎮在改善城鎮設施的同時,積極抓好新農村建設,整體推進一建三改,建設生態家園,切實關心群眾生活,全面啟動農村改水工程,並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血防綜合治理,因地制宜開展扶貧開發,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日益改善。5 名稱由來相傳白龍馬違反天規,受貶困禁於白馬寺,恰遇唐僧取經經過此地,唐僧救之皈佛西去,終成正果。時人建寺廟以示紀念,因而得名白馬寺(現名白馬寺鎮)。境內現有唐僧師徒取經歸來,路經此地遭受八十一難中的最後一次劫難的見證――曬經台(又名木魚山)和千年老龜等多處遺迹。遠古時在郢都有四座古寺廟,流傳排序為「上有金枝、金果,下有明月、頭陀」;而白馬寺鎮就佔有兩座:金枝和頭陀,尤以金枝寺最為遠古,至今已1929年之古。其歷史之遠久,非州、府、縣廟可比。 金枝寺始名清凈林,於公元502年昭明太子為胡太后祈安改名為金枝寺。建築分前、中、后三殿,樓閣宏開,紺像巍峨,金碧交輝,景陽鐘聲響徹方圓十里。在它1929年的歷史中有3次被毀,3次重建。第一次被吳誥毀,復建於梁太監五年。至北後周時,高祖武帝宇文邕即「公元557年」下詔:滅天下僧道,毀除寺觀,又第二次被毀。唐貞觀九年十一月,即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明下詔,凡天下諸州,有寺之處,仍復建立。原中殿後門左牆上有領修碑文記載,太宗命尉遲恭帶銀督修,加上地方善人躍然資助,三月即成。傳說在修復過程中,獨缺中殿中梁1根,因復寺熱情感動玉帝,速派魯班下凡用刨葉滾成中梁1根。後人不信,上看就有灰塵入眼,奇怪之至。公元1976年「破四舊、立四新」,在極左路線的指引下,第三次被毀,至今仍未復原。 王光旦先生,於大清五十八年記載了它的興衰過程: 世尊拈花於靈山,妙傳心印,達摩面壁於少林,大悟宗旨。五葉既敷,千花競秀,分宗別派,各立門庭。郢都金枝寺者,三楚叢林之首。山明水秀,襟湖帶河,凡登臨寄傲者,以為東南偉觀。其創自漢章武元年名「清凈林」,未幾為吳浩所滅,僅存銅像三尊。復至梁天監五年昭明太子,為胡太后祈安,改為金枝寺。承聖三年元帝游夢古寺。珠綱交絡,樓閣宏開,紺像巍峨,金碧交輝。遂昭禮畢目聯,云:金色界中兜率院,碧蓮花里梵王宮,荊山居士,陸法和書。景陽鐘鳴仍覺。適值文武朝觀,即問陸太史:「卿曾見此聯否?」奏曰:「離御極東南百里,金枝寺耳。」帝曰:「朕欲往觀。」鄉其保駕即日乘龍舟而下,鑒駕至寺,觀覘上下,與夢中所見無異。召僧法雲見禮畢賜坐,乃跏跌於石。問曰:「請道現成公案。」雲以手打圓,相雲箇中消息,帝心大悅。即於佛前頂禮發願:願我來世童真入道,廣宏經教,化度含識,共登菩提。游畢迴廊,見華嚴樓前翠柏中,結下一形,彷彿彌勒。帝曰:「此寶樹耳。」因名其山曰「寶樹」。鑒舸返御,捐內帑以壯鍥。自此叢林煥彩,眾教聯輝。至後周時,詔滅天下僧道
白馬寺周邊旅遊景點排行榜(圖文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