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湖鎮衛星地圖
載入中,請稍候...
臨湖簡介:臨湖鎮在渦陽縣西南23公里處,西接譙城區,北接標里鎮,東抵公吉寺,南臨店集鎮。全鎮104平方公里,耕地9.4萬畝。含18個村委會,168個自然村,現有鎮直單位16個,中學6所,小學21所,7.02萬人。臨湖鎮內臨湖、孫店、郭營三個集市貿易繁榮,店標路、十臨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特色突出,環境優美,社會經濟和諧快迅發展,人民安居樂業。 2011年臨湖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5.9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1.2億元,農業總產值3.98億元,第三產業總產值0.72億元。工業、農業、第三產業增幅均處於全縣前列。完成國稅91.2萬元,地稅102.7萬元,農業兩稅39.1萬元,合計財政收入23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093元,首次突破6000元大關。 2011年3月臨湖鎮被亳州市評為文明創建「十佳鄉鎮」,2011年8月我鎮被評為亳州市唯一的全省「生態鄉鎮」。2011年臨湖鎮被評為全縣土地復墾置換一等獎。2011年12月我鎮的宗圩村被國家計生委評為全國和計劃生育基層群眾自治「示範村居」獎。2012年6月被評為亳州市委市政府全市城鄉建設用地置換(掛鉤)工作先進單位,2012年5月被亳州市授予「平安鄉鎮」。多次獲得縣委、縣政府的表彰。 2012年是實現臨湖轉型跨越的起步之年。我們在縣委縣政府堅強領導下,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奮力拚搏,負重趕超,站在新起點,謀求新發展,實現新跨越,努力把臨湖打造成商貿重鎮、經濟強鎮、生態鄉鎮、渦南名鎮,實現文明臨湖、生態臨湖、平安臨湖、和諧臨湖的美好願景。自然環境 臨湖鎮在渦陽縣西南,為。 離縣城23公里處。是1992年撤區並鄉新設立的一個鄉,1996年12月又撤鄉設鎮,地址設在臨湖集。全鎮共轄18個村,178個自然村,354個村民小組。現有基層黨組織26個,其中鎮直基層黨組織8個,黨員總數1139名,其中女黨員89名,去年新發展黨員22名。共6.3萬人,土地104平方公里,耕地11.5萬畝。 該鎮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每年無霜期長達215天,日照長達184天,平均年降水量達818.8mm,平均溫差21-23度。地勢平坦,水域遼闊,干溪溝、安寧溝、羅溝及界洪河等溝河縱橫穿梭境內。夏秋雨水充沛,冬春較為乾旱;土壤多為黃土、黑粘土、砂礓土和部分鹽鹼土;土質瘠薄,素有「三湖四荒」之稱,即寮國湖、姚湖、鴨子湖、丁大荒、孫大荒、黃大荒和劉大荒。地下資源有煤、石油和鉛等。自然災害多見於洪澇、乾旱、冰雹、蝗蟲等。名勝古迹有新安寺,建於明萬曆年間,后因文化大革命遭到嚴重破壞,現依然未修復。2 經濟建設臨湖鎮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鎮,農業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70%左右,2004年農業生產總值2.4億元,二三產業1.2億元,人均純收入2452元,財政收入386萬元。3 農業方面幾年來,在種植業上,全面實施「優糧、擴經、增效」的調整方案。根據市場需求,發展了適銷對路的高效經濟作物。該鎮把畜牧業作為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和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戰略任務。推進了規模養殖,建立健全了畜禽良種、動物防疫等服務體系。林業生產成效顯著,重點發展速生林優質用材林,實現林業覆蓋率達23%。4 三產業方面圍繞農業辦企業,辦好企業促農業,打好「農」字牌,鼓勵發展股份合作制企業和個私經濟,加快產、供、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進程,形成以市場為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格局。將依靠本地楊樹、紅芋、小麥等資源優勢,在農副產品的深加工上下功夫,實現加工增值,重點抓好木材加工、三粉加工、麵粉加工等農副產品加工業。截止2004年底,全鎮共有鄉鎮企業570個,其中村辦企業29個,聯產企業40個,個私企業501個,實現二三產業總產值達1.2億元。5 特色經濟方面通過近幾年的農業經濟結構調整,該鎮狠抓了煙、棉、葯、菜四大支柱產業。1996年以來,高薪從河南、譙城、標里等地聘請煙師,創造了全縣有名的優質烤煙生產基地。依靠離譙城區近的優勢,大力發展了中藥材。目前,我鎮發展中藥材達1萬畝,主要分佈在臨湖的北部,其種植品種:白芍、牡丹、秸梗、蘆芭、薄荷等。先後投資25萬元,建立了500畝大棚蔬菜,其畝產效益均在5000元。在棉花種植上,採取了間混套種模式,如麥套棉、菜套棉、葯套棉等,從而增加了全鎮農民的收入。6 勞務輸出方面外出務工已成為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之一。為此我鎮健全勞務輸出機制,完善務工信息網路,加強農民工培訓,組織有序的勞務輸出,做到外現務工人員經濟收入可靠,人身安全得到保證,多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增加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創收能力。據統計,全鎮外出人員達2萬人次,年創收入近6000萬元。7 基礎設施幾年來,經全鎮上下的共同努力,該鎮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不斷加強。 水利設施方面:該鎮堅持了「旱澇兼治、恢復配套」的治理思想,全面規劃、統籌兼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使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持續
臨湖周邊旅遊景點排行榜(圖文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