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界鎮衛星地圖
載入中,請稍候...
交界簡介:在區境東南部淺山地帶,阿什河從境西流過,西南部與五常縣八家子鄉近鄰。鎮政府駐地離市區25公里。交接鎮,原名沙河公社,因與五常縣沙河公社重名,又因與五常縣交接,1981年地名普查時更名為交接公社。交接鎮一帶,土地改革時屬阿城縣第十區管轄。1956年2月,撤區劃鄉,設置沙河鄉。1958年9月,改稱沙河公社。1960年併入玉泉公社,1962年從玉泉公社分出恢復沙河公社。1981年改為交接公社。1984年9月,政社分開,改為交接鄉。1985年3月,改為交接鎮。 交接鎮區域為半山區的丘陵地帶,西部靠近平原區。全鎮96平方公里,丘陵和山林占的70%。有耕地3.4萬畝,以種旱田為主。主要土特產是山蕨菜和山蘑菇。鎮辦企業有白灰廠、採石場、水泥廠、塑料編織廠、人蔘種植場等。1992年鄉鎮企業總產值1065萬元。全鎮共轄沙河、廟嶺、博碾、邵家、交接、沿河、勤儉、董家、朱家、保安等10個村。1992年末全鎮2.2萬人,其中非農業6804人;滿族等少數民族約佔7%。鎮政府駐地交接屯。2 交接鎮在阿城區南部,離城區25公里。鎮域呈南北狹長形,東接小嶺鎮,南面和西面分別與五常市隔河相望,北、東北與亞溝鎮和玉泉街道相接。136平方公里。2萬人,其中農業1.4萬人。含5個社區、6個村。在阿什河東岸,濱綏鐵路過境。3 沿革1956年設沙河鄉,1958年改公社,1960年併入玉泉公社,1962年恢復沙河公社。1981年因與五常縣沙河公社重名,又與五常縣交接,更名為交接公社。1984年改交接鄉。1985年撤鄉建鎮,西南與五常縣八家子鄉隔河相望,西北與雙豐鄉依水相連,正北地接亞溝鎮,東北與東南分別與玉泉、小嶺兩鎮近鄰。含交 。 界、山城2個街,沙河、博碾、交接、沿河、勤儉、董家、廟嶺、邵家、朱家、保安10個村,5個居民委,50個村(居)民小組,57個自然屯,駐交接街。1996年137.5平方公里,2.1萬人。含沙河、廟嶺、博碾、邵家、交接、沿河、勤儉、董家、朱家、保安10個村。2000年五普19939人。4 經濟發展2009年我鎮國民生產總值實現6.21億元,同比增長5.24%,其中農業產值實現0.93億元,同比增長8.4%,工業產值實現3.6億元,同比增長7.3%,其他產業實現產值1.68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一、二、三產業比例調整為1.5:6:2.5;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8100萬元,同比增長27.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現2.76億元,同比增長101%;農村人均純收入實現6983元,同比增長14.6%;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萬元,同比增長---%;一般預算收入實現327萬元,同比增長8?%。 (一)以項目建設為切入點,促進產業格局調整 一是招商引資和發展總部經濟工作取得新成績。大力開展了招商引資和發展總部經濟建設,制定並出台了《交接鎮招商引資獎勵辦法》,以資源招商、以情招商、以商招商,全年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額8100萬元,引進企業6個,在建項目5個,生產加工型企業1個,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76億元。在哈爾濱鋼飛水泥有限公司、松林水泥廠經營效益下滑的情況下,工商稅收實現—萬元,總部經濟稅收實現475萬元。二是大力培育資源型主導產業。積極為企業提供優良的服務,營造和諧的產業發展環境,對白石開採、白灰加工、水泥生產、鐵礦開採、冶金鑄造等項目進行重點扶持,支持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技術革新,引導企業走可持續發展之路。興鋼白灰廠自主投資完成了八個節能白灰窯建設,現已投入生產。三是扶持農業生產加工型龍頭企業發展。自2006年引進黑龍江省高麗園食品有限公司以來,經幾年的基礎建設和內部調整,該企業現已達到管理有序、誠實守信的經營狀態,形成了年加工年玉米青穗1500萬穗的生產能力,成為我鎮農村經濟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農業生產加工型龍頭企業。 (二)以農民增收為著力點,推進農村經濟產業結構調整 一是積極發展訂單農業。積極幫助粘玉米生產協會落實粘玉米訂單種植1600畝,實現農民畝均增收300元以上,帶動勞務、運輸等相關行業實現總增收50餘萬元。二是穩步推進黑木耳產業發展。充分發揮沙河村食用菌生產協會的帶動作用,引領更多農戶從事黑木耳產業,鎮黨委、鎮政府為扶持該項產業的健康發展,2009年春季協調鎮電業所為黑木耳生產戶解決了生產用電緊張問題,從鎮財政中列出黑木耳產業發展專項貯備資金2萬元,用於解決黑木耳生產用水緊張問題;並於春季和冬季兩次請東北農業大學食用菌專家許修紅教授到黑木耳生產現場為群眾進行技術指導、答疑解問;全鎮黑木耳生產戶達到64戶,總栽培規模129萬袋,年產干耳5.8萬公斤,實現產值255萬元,利潤185萬元,戶均增收2.9萬元。三是引導畜牧產業走合作化發展道路。扶持沿河村三組生豬養殖戶成立了真城生豬養殖合作社,該合作社的成立不僅從飼料成本、防疫費用等方面降低了養殖戶的生產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生豬養殖戶共同抵禦市場經濟風險的能力,目前該合作社已形成了年出欄商品豬1000頭以上的生產能力;沿河村五組、六組30餘戶生豬養殖戶擬組建的另一生豬養殖合作社在沿河村和鎮農經中心的扶持下正在申辦中;2009年全鎮畜牧養殖規模實現了總量15%增長,黃牛飼養量達到19500萬頭;生豬飼養量達到13000頭;河鴨飼養量5000隻;家禽飼養量達到20萬隻;狐狸、貉子、香豬等特色養殖飼養量超過3000隻。四是積極開展勞動力轉移工作。通過組建新經濟組織,採取組織聯、協會幫、能人帶等措施,加大組織引導和技能培訓力度,提高農民工就業再就業能力。全年共開展引導性培訓3次,發放宣傳單1500份,建立務工協會1個,培育勞務經紀人24個,扶持16名返鄉農民工創業,勞動力有組織轉移7次,上報典型信息8個,全年共轉移勞動力6333人,佔全鎮農村勞動力總數的87%,勞務收入實現2970萬元,占農村人均收入的29%。五是積極扶持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隨著農村合作經濟產業分工的高度細化,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正逐步成為引領農村經濟發展的龍頭組織,鎮黨委、鎮政府高度重視培育農村合作經濟組織,使之為農村經濟產業發展、結構調整發揮更大的牽動和引領作用。2009年我們幫助粘玉米生產協會落實了粘玉米訂單生產1600畝,扶持沿河村生豬養殖戶成立了合作社,幫助董家村司爐協會拓展了勞務市場,扶持黑木耳協會進一步擴大了生產規模並設立了專項扶持資金。通過以上工作使我鎮農村經濟得以蓬勃發展,農民增收有了可靠保證,農村經濟呈現出一村一品、一屯一特色的發展形勢,推進了農村經濟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2009年全鎮農村人均收入實現6983元,同比增長14.6%。5 2010年代碼及城鄉分類230112105:
~00121交接崗社區
~002 121新村社區
~003 121新民社區
~004 123山城社區
~005 123山城西社區
~200 122交接村
~20220沙河村
~202 220博碾村
~203 122沿河村
~204 220勤儉村
~205 220董家村
~00121交接崗社區
~002 121新村社區
~003 121新民社區
~004 123山城社區
~005 123山城西社區
~200 122交接村
~20220沙河村
~202 220博碾村
~203 122沿河村
~204 220勤儉村
~205 220董家村
交界周邊旅遊景點排行榜(圖文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