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馬鄉衛星地圖
載入中,請稍候...
上馬簡介:上馬鄉在襄垣西南,離縣城西南38公里處,鄉政府駐地在為。南北長11.75公里,東西寬 9.45公里,97.15平方公里,鄉政府駐司馬村,集鎮5.8平方公里。2 歷史沿革上馬鄉的前身為司馬人民公社,1985年在恢復鄉鎮建制時,更名為上馬鄉。1949年上馬區域劃歸趙村鄉管轄,1952年趙村鄉與虒亭鄉合併成立蜂火人民公社,1956年蜂火人民公社解散,成立了榆林鄉人民公社、司馬鄉人民公社、虒亭鎮人民公社。1985年恢復鄉鎮建制以來,上馬分為上馬鄉和榆林鄉兩個鄉,上馬鄉轄13個村,榆林鄉轄9個村。2000年撤鄉並鎮,上馬鄉和榆林鄉合併為上馬鄉。含22個村。3 自然地理上馬全境西高東底,山重嶺疊,千溝萬壑,屬黃土高原典型的丘陵、半丘陵地區,平均海拔在951米左右,全鄉東西長35.5公里,南北長19.5公里,97.15平方公里。全鄉總耕地31800餘畝,人均佔有耕地4.7畝。全鄉最高點為老爺山。 上馬鄉氣候特徵屬明顯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東季寒冷乾燥,夏季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80C—90C,七、八、九月氣溫最高,年降水量在550毫為左右,大部分集中在七、八、九三個月。全年無霜期一般為166天左右,耕作制度為兩年一熟和三年兩熟。 上馬鄉河流屬海河水系,在濁漳河上源主幹支流,西源流的郭河全長150公里,流經我鄉30公里,河水隨季節性變化, 但不幹涸,區域內有大中型水庫三座,即后灣水庫、北坡水庫、招坡水庫,后灣水庫屬山西省六大水庫之一。4 歷史沿革新中國成立之初,1949年上馬區域劃歸趙村鄉管轄,1952年趙村鄉與虒亭鄉合併成立烽火人民公社,1956年烽火人民公社分設為榆林鄉人民公社、司馬鄉人民公社、虒亭鎮人民公社。1957年為鄉治,1961年為公社治,1984年改社為鄉。上馬鄉原名為司馬鄉,1983年9月更今名, 2001年長治市實行鄉鎮機構改革,進行撤鄉並鎮,區域上馬鄉和榆林鄉合併為上馬鄉,包含司馬、流渠、磨堖、老嶺、姬家溝、固村、陽溝、西新莊、燕家溝、韓家莊、里闞、溫泉、高崖底、西南溝、榆林、關上、北庄、燕家嶺、下庄、董家莊、西嶺、南凹共22個村,含78個自然村。5 行政區劃上馬鄉轄司馬村、流渠村、老嶺村、磨盤堖村、韓庄、榆林、下庄等22個村,87個自然村,97個村民小組;有8146人,總耕地31800餘畝,人均佔有耕地4.7畝。6 數據(第五次普查數) 4695 男 2419 女 2276 家庭戶戶數 1292 家庭戶(總) 469 家庭戶男 2416 家庭戶女 2275 0-14歲(總) 1135 0-14歲男 547 0-14歲女 588 15-64歲(總) 3097 15-64歲男 1646 15-64歲女 145 65歲及以上(總) 463 65歲及以上男 226 65歲及以上女 237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4445 7 資源物產上馬鄉屬純農業鄉,農民收入主要來源於種植業和養殖業。主要農作物有玉米、冬小麥、穀子、大豆、高粱、粟、土豆、花生等;特種經濟作物有核桃(其中三大種植基地分別在夏庄、關上、燕家嶺),主打蔬菜為青椒(其中種植基地在陽溝、固村、西嶺、燕家溝、榆林、下庄),上馬青椒遠銷全國各大中城市;主要養殖有牛、馬、騾、驢、豬、雞、兔等,特種養殖有獺兔、長毛兔(其中養殖基地在里闞村、燕家嶺村)。8 林業建設上馬鄉屬土石山丘陵區,荒山荒坡多,宜林近25000畝,現有林地30000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6.3%。林業建設主要以退耕還林和植樹造林為主,次生的橡樹、柏樹分佈於下庄村南山、燕家溝南山,從1966年到 1990年人工造林1萬餘畝,以刺槐、油松、楊樹為主,分佈於司馬村的羅梁山、五嶽山,陽溝村圪梁山,關上村七嶺山、磨盤山,溫泉背山,流渠景山等。2008年實施通道綠化,上馬鄉綠化上后線、襄上線、史官線三條縣鄉主幹通道30公里,佔用耕地280畝,1995年、2000年、2010年上馬鄉三次實施林權改制,拍賣四荒地35000畝,到2010年共建燕家嶺、下庄、關上三處優質核桃生產基地700餘畝。2010年累計造林達3000畝,退耕還林2546畝,570戶。9 畜牧建設改革開放以來,上馬鄉的畜牧業得到長足的發展,1984年全鄉有耕畜不到一千頭, 2000年北庄張建華、南凹李英合作在榆林農機新建了華英奶牛,飼養奶牛100餘頭,日產奶2000餘斤。2002年司馬村的龔紅育投資100萬元,新建了康達養雞,飼養蛋雞近萬隻,產值達到200萬元。2006年裡闞村楊俊華投資60萬元新建了獺兔養殖,養殖獺兔5000餘只。2007年下庄村郭忠蘇新建了鑫坤千頭養豬,飼養肉豬近千頭,存欄400餘頭。2008年下庄村郭亞軍在該村新建土雞放養,飼養土雞4000隻,產蛋30萬斤。2010年溫泉村周顯林,投資200萬元,新建東林生態養殖
上馬周邊旅遊景點排行榜(圖文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