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凡爾賽宮介紹: 凡爾賽宮(法文:Chateau de Versailles)是歐洲歷史上最大最豪華的王宮建築,宮殿位於法國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會凡爾賽鎮,整體以古典主義建築風格為主,立面劃分為縱橫三段,建築左右對稱,造型輪廓整齊,觀之莊重雄偉,堪稱古典主義建築理性美的傑出代表,建築內部裝潢以巴洛克風格為主,少數廳堂為洛可可式風格。
凡爾賽宮由法國國王路易十三始建於十七世紀初,其後兩百年間歷經興衰,在全盛時期曾經是法國乃至歐洲的貴族活動中心、藝術中心和文化時尚的發源地,直到路易十六法國大革命爆發,隨著王朝的煙消雲散而衰落頹廢,自1833年起,經過修復的凡爾賽宮作為一座歷史博物館對遊人開放。
凡爾賽宮由法國國王路易十三始建於十七世紀初,其後兩百年間歷經興衰,在全盛時期曾經是法國乃至歐洲的貴族活動中心、藝術中心和文化時尚的發源地,直到路易十六法國大革命爆發,隨著王朝的煙消雲散而衰落頹廢,自1833年起,經過修復的凡爾賽宮作為一座歷史博物館對遊人開放。
法國凡爾賽宮景點:凡爾賽宮始建於1624年,當時法王路易十三在此以1萬里弗爾的價格買下面積達117法畝的土地用於建造狩獵行宮,當時的凡爾賽行宮是一座兩層紅磚樓房,內部僅擁有26個房間,一層為傢具儲藏室和兵器庫,二樓為國王辦公室、寢室、接見室、藏衣室、隨從人員卧室等房間;1660年,法王路易十四決定將王室宮廷遷出因市民不斷暴動以反抗王室而混亂喧鬧的巴黎城,任命設計師勒諾特(André Le Nôtre)和著名建築師勒沃(Louis Le Vau)為其在凡爾賽狩獵行宮的基礎上建造新宮殿,並為此徵購了6.7平方公里的土地;1667年,勒諾特設計凡爾賽花園及噴泉,勒沃在狩獵行宮的西、北、南三面添建了新宮殿,原行宮的東立面被保留下來作為主要入口,並修建了大理石庭院(Marble Court);1674年,建築師孟莎(Jules Hardouin Mansart)從勒沃手中接管了凡爾賽宮工程,他增建了宮殿的南北兩翼、教堂、桔園和大小馬廄等附屬建築,並在宮前修建了三條放射狀大道,為了吸引居民到凡爾賽定居,還在凡爾賽鎮修建了大量住宅和辦公用房;1682年5月6日,路易十四宣布將法蘭西宮廷從巴黎遷往凡爾賽;1688年,凡爾賽宮主體部分建築工程完工;1710年,整個凡爾賽宮殿和花園的建設全部完成,為了安置其眾多的「正式情婦」,路易十四還修建了大特里亞農宮和馬爾利宮;後來法王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時期又修建了小特里亞農宮和瑞士農莊等建築。
在凡爾賽宮全盛時期,整個宮殿總共有1300多間房,宮中居住的王子王孫、貴婦、親王貴族、主教及其侍從僕人竟達36000名之多,還駐紮有瑞士百人衛隊、蘇格蘭衛隊、宮廷警察、6000名王家衛隊、4000名步兵和4000名騎兵,不但是當時歐洲最大、最雄偉、最豪華的宮殿建築,還成為法國乃至歐洲的貴族活動中心、藝術中心和文化時尚的發源地。
1789年10月6日,路易十六被法國大革命中的巴黎民眾挾至巴黎城內斬首,凡爾賽宮作為法蘭西宮廷的歷史也至此終結,在隨後的革命恐怖時期,凡爾賽宮被民眾多次洗掠,宮中陳設地傢具、壁畫、掛毯、吊燈和陳設物品被洗劫一空,宮殿門窗也被砸毀拆除;1793年,凡爾賽宮內殘存的藝術品和傢具均轉運往巴黎城內的盧浮宮,從此淪為廢墟;1833年,奧爾良王朝的路易·菲利普國王下令修復凡爾賽宮,將其改為歷史博物館。
在凡爾賽宮全盛時期,整個宮殿總共有1300多間房,宮中居住的王子王孫、貴婦、親王貴族、主教及其侍從僕人竟達36000名之多,還駐紮有瑞士百人衛隊、蘇格蘭衛隊、宮廷警察、6000名王家衛隊、4000名步兵和4000名騎兵,不但是當時歐洲最大、最雄偉、最豪華的宮殿建築,還成為法國乃至歐洲的貴族活動中心、藝術中心和文化時尚的發源地。
1789年10月6日,路易十六被法國大革命中的巴黎民眾挾至巴黎城內斬首,凡爾賽宮作為法蘭西宮廷的歷史也至此終結,在隨後的革命恐怖時期,凡爾賽宮被民眾多次洗掠,宮中陳設地傢具、壁畫、掛毯、吊燈和陳設物品被洗劫一空,宮殿門窗也被砸毀拆除;1793年,凡爾賽宮內殘存的藝術品和傢具均轉運往巴黎城內的盧浮宮,從此淪為廢墟;1833年,奧爾良王朝的路易·菲利普國王下令修復凡爾賽宮,將其改為歷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