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里亞納海溝景區衛星地圖
載入中,請稍候... 馬里亞納海溝介紹: 馬里亞納海溝(或稱馬里亞納群島海溝)(Mariana Trench)為目前所知最深之海溝,也是地殼最薄之所在。該海溝地處北太平洋西方海床,位於1北緯11°20,東經142°11.5,即近關島之馬里亞納群島東方。此海溝全長2550千米,為弧形,平均寬70千米,大部分水深在8000米以上。最大水深在斐查茲海淵,為11,034米,是地球的最深點。這條海溝的形成據估計已有6000萬年,是太平洋西部洋底一系列海溝的一部分。
1960年美國海軍用法國製造的「的里亞斯特」號探海艇,創造了潛入海溝10911米的紀錄。
2011年1月,一個國際科研團隊通過對世界最深海溝馬里亞納海溝的考察,發現那裡儲存著大量碳,被海溝里細菌轉化的碳的量比6000米深的海底平原上的碳含量高。而細菌轉化的碳的量具體是多少,這些數據能幫助科研人員更好了解深海海溝在調節氣候方面的作用。
2011年7月,在一次由美國聖地亞哥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執行的夏季考察航程中,海洋生物學家們首次確認了一種生活於在馬里亞納海溝底部的巨型阿米巴蟲的存在。這種名為「xenophyophore」的單細胞生物僅生存於深海環境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它的單個細胞直徑常常可以超過10厘米,以及它們在海床上分佈的數量之多,還有它們在海底生態系統中扮演的角色。
1960年美國海軍用法國製造的「的里亞斯特」號探海艇,創造了潛入海溝10911米的紀錄。
2011年1月,一個國際科研團隊通過對世界最深海溝馬里亞納海溝的考察,發現那裡儲存著大量碳,被海溝里細菌轉化的碳的量比6000米深的海底平原上的碳含量高。而細菌轉化的碳的量具體是多少,這些數據能幫助科研人員更好了解深海海溝在調節氣候方面的作用。
2011年7月,在一次由美國聖地亞哥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執行的夏季考察航程中,海洋生物學家們首次確認了一種生活於在馬里亞納海溝底部的巨型阿米巴蟲的存在。這種名為「xenophyophore」的單細胞生物僅生存於深海環境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它的單個細胞直徑常常可以超過10厘米,以及它們在海床上分佈的數量之多,還有它們在海底生態系統中扮演的角色。
馬里亞納海溝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