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壩鎮衛星地圖
載入中,請稍候...
中壩簡介:區域中壩鎮在韓江支流北琴江的最上游,在紫金縣城的東北部,東接五華縣長布鎮,北毗東源縣黃村鎮;省道廣下線縱穿而過,與中長公路相接於圩鎮,交通便利。全鎮170平方公里,其中水田17811畝,山地26萬畝;轄14個村和1個居委會,總戶數7021戶,36213人,有勞力21500個;居民素以水稻為主要糧食作物,以農業為主導產業,以農業收入和勞務輸出為主要經濟來源,人民生活水平低,2003年人均純收入2868元;2003年全鎮工業產值914 萬元,農業產值2379.63萬元(90不變價),本級收入74.17萬元;儲藏有大量的瓷土、石英石、稀土等礦產資源。2 沿革中壩舊稱中心壩,因圩在中壩盆地中央而得名。明清屬琴江都賀崗、上鎮兩社(約)。民國初屬第六區,民國18年(1929年)起屬第三區良庄、富坑鄉及中正鄉部分,民國30年分屬昇平、富良鄉及中正鄉,民國34年並為中山鄉。建國初屬第一區(附城),1952年5月為第二區。1958年10月成立中壩公社,1961年分出敬梓公社,1963年3月敬梓公社併入中壩公社,1973年4月分出敬梓公社,1983年9月撤社設區,1987年4月改稱中壩鎮。在縣境東北部,東接五華縣、敬梓鄉,西接附城、烏石,南連水墩,北接河源縣。鎮政府駐地中壩圩,西南離縣城19公里。 1988年中壩鎮5919戶32866人,其中非農業1339人,169.57平方公里。含中心(上東山、下東山、營圍、河背、船南、欄口、永田、永和8個自然村)、發昌(嶺龍、石腳下、孫屋排、小河唇4個自然村)、上石(上石、蕭屋、石背、增田、塘子角5個自然村)、良庄(西村、榕徑、增塘、羌4個自然村)、樂平(東方、樂平2個自然村)、富坑(舊塘、車角塘、新豐、長征、紅衛、富田6個自然村)、松梓(上排、下排、羊麻塘3個自然村)、塔坳(下石、石樓、柵慶、沈村、紅彎、龍村、都市7個自然村)、北坑(紅區、紅光、紅旗、紅星4個自然村)、賀光(聯和、上南、黃布3個自然村)、徑口(東村、西村、南村、山4個自然村)、袁田(真屋、林布、馬徑、鳩塘、高排、百樹、眾塘、大行8個自然村)、廣福(福寨、品塘、梅坑、蘇坪、里湖5個自然村)13個村和中壩圩居委會。 。 2004年撤銷華山村併入徑口村;全鎮轄廣福、松梓、富坑、袁田、中心、發昌、上石、賀光、徑口、良庄、塔凹、北坑、樂平13個村和中壩1個居委會,63個自然村,170平方公里,37351人,代碼44162122。3 自然資源全縣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為21.57萬千瓦(含東江幹流8.19萬千瓦),可開發利用16.34萬千瓦,年發電可達5.5億千瓦時,每平方公里電能蘊藏量為151.7千瓦,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東江水系(包括東江幹流)可開發利用水力資源為14.63萬千瓦,韓江水系可開發利用水力資源為1.71萬千瓦。至2009年底,全縣建成100千瓦以上水電站123座,總裝機容量5.69萬千瓦,占可開發利用的34.1%;全縣小水電發電能力1.86億千瓦時。 全縣土地3621.24平方公里(約合5432039畝,1994年紫金縣國土局土地詳查統計),其中林地441.15萬畝,佔全縣土地的81.2%;水域9.85萬畝,耕地46.60萬畝,園地5.59萬畝,居民點及工礦用地12.09萬畝,交通用地0.82萬畝,未利用土地271032.2畝。2009年年末,全縣實有耕地總資源42.35萬畝,其中水田33.55萬畝;農業人均佔有常用耕地0.66畝、人均佔有水田0.52畝。 全縣的林木以松、杉及白梨、赤梨、石斑、荷樹、檫樹、香樟、山蒼樹和竹為主。常見的有73科233種。2009年底統計,全縣林業用地424.13萬畝(不含東江林場和下石林場),其中有林地391.09萬畝,林木年總生長量68.2萬立方米,活立木蓄積量1015.1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74.2%,綠化率74.8%。此外,有省級白溪自然保護區,為5755.5公頃。 紫金縣礦產豐富,其中鐵礦、鎢、錫、瓷土、石灰石等礦,早在明清時期就已開採利用。全縣已查明的礦產資源有25種,主要礦床、礦點86處,其中有工業開採價值的礦產28種,優勢礦種是鐵、鉛、鋅、錫、瓷土。鐵礦主要分佈在西北部義容青溪寶山嶂、官田和黃塘鎮大林輋等地。 石灰岩主要產地有黃塘大林輋、古竹湯坑山、上義白水磜、義容青溪寶山嶂等,計算儲量為4.2億噸。 瓷土分佈在縣境東部為多,儲量豐富。蘇區永光、黃布,中壩良庄,附城新莊、黃花,烏石榕林、士貴,水墩南山凹下,龍窩黃田、好義板子壩等地均有瓷土開採。 全縣有溫泉資源5處。九和溫泉,分佈在紫金縣城以南40公里的九和鎮熱水、幸福兩村。其中,熱水溫泉流量為每日1198噸
中壩周邊旅遊景點排行榜(圖文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