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鎮衛星地圖
載入中,請稍候...
中和簡介:中和鎮在永仁縣城西部,離縣城56公里,東與猛虎鄉、維的鄉為鄰,南與宜就、大姚縣相連,西與大姚縣桂花鎮相接,北與永興鄉近鄰。境內山高、坡陡、箐深,平均海拔2155米,年平均氣溫17.度,年平均降雨量900—1100毫米。全鎮共有國土424平方公里。含9個村委會,11959人,其中彝族占的86%。素有「三溪交匯地,茶馬古驛道,夏氏古故居,彝族刺繡、彝族戲劇、賽裝節誕生地,《梅葛》故地」之美譽。境內居住著彝、漢、傣、壯、僳僳等民族,各民族文化底蘊豐厚,有賽裝節、火把節、潑水節、插秧節、殺豬節等民族傳統節日。中和彝族是一個能歌善舞、勤勞勇敢的民族,他們隨樂而歌,隨歌而舞,火把舞、蘆笙舞、跌腳舞,舞姿翩翩、婀娜多姿。2 景點中和老街 中和老街清光緒年間(1893年)所建街,為夏氏族人夏匡周所建。整條街佔地約100畝,街長300多米,寬4米,南北走向,順山勢伸展,街面由規整的四方長條石鋪砌而成,共有古宅院13院34幢117間,佔地約12250平方米,現存7院18幢52間,佔地約8620平方米。中和老街建築溶西洋、漢、彝、白族為一體,土木結構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築。結構嚴謹,布局合理,沿街兩面所建13套四合大院,院院相連,走馬轉角,峭壁飛檐,雕樑畫棟,每梁必雕,每石必刻,精雕細刻,詩清畫明。院內附設茶坊、酒館、客棧、馬店是來往客商入住、休憩的好去處。中和老街歷史悠久,街面奇秀、古樸幽深,系歷史上茶馬古道上的一顆明珠。夏氏故居 夏氏故居於民國十六年(1927年)所建,民國時期,中和老街是大姚縣北區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由夏氏家族管轄。房主夏告(字成禹)是核心人物之一,利用權勢,一面發展集貿,一面坐收賦利,建築豪宅。夏氏故居坐東向西,佔地500平方米,由正房、面樓、南廂房和北壁組合成一個院落,正房南側是廚房和天井。整體建築在四級不同階梯的台階狀地勢上,建築在第一級階地上的面房二層樓與第三級階地上正房、南廂房平行連通,使二級階地成為庭院,四級階地建一平房與正房之間留出夾道通向後門。 夏氏故居建築構思十分精妙,它隨山起勢,在台階狀的山坡地勢上,採用木架歇山式的建築風格,吸收西洋文化和外來文化民族之長,融於彝族建築文化之中,把彝族聚居地山高坡陡的山區地理環境加以揚長避短,巧妙設計,第一階梯吊腳閣樓連通正面正房二層樓,高低錯落有致,渾然一體,從裡到外既美觀又舒適。從街道拾級而上是檐坎,面房為三層吊腳閣樓,底層正中為穿堂。院落兩邊有上下石階,正房和南廂房迴廊連通面房吊腳閣樓二層樓廊,使迴廊四方貫通呈走馬轉角樓,樓道雕有珠璣紋飾的欄柱,欄杆穿逗銜接。庭院用卵石鋪墊,青磚嵌壁,邊沿植上香花藤蔓,一棚葉葉紅在院空盤旋纏繞,花木扶疏。西廂房南壁開有西洋教堂式窗戶,緊靠西壁下有一長方開形地窖,牆壁僅開一道小窗,室內昏暗潮濕。夏氏故居採用整體木架結構,樓層壁均用木板鑲嵌而成,鏤空花木窗,壁上飾以朱漆幾何紋及山水風光圖,在花木的映襯下,顯得靈氣清幽,古色古香。是近、現代永仁彝族集聚區建築藝術的典型代表。 夏氏故居的建築風格把彝族人民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貫穿始終,把自然的地理結構與優美的裝潢藝術和舒適的居所環境融為一體。它吸收融合了民族建築文化,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巧妙構思設計,創造性發揮,使這一私宅建築賦予了藝術性、民族性和科學性,是彝族聚居地區優秀建房文化的代表,是反映中國西南地區民族建築文化發展進程的一個窗口,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夏家大院 夏家大院於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建,佔地1244平方米,系中和地區富戶夏雲、夏信共同修建,戶主原宅是中和老街下方的老房子,另立門戶后遷此建蓋。夏家大院座北向南,建築結構嚴謹,大院分為東院和西院兩個部分組成,以中閣樓為對稱軸,結構相同的兩個四合院,中閣樓一分為二,成為兩院的東廂和西廂,正房、面房和廂房的結合處均由耳房相銜接,每一組接合部有一個天井,兩院廊道互通,共用一道大門。 夏家大院以四合院建築形式為基礎,把走馬轉角樓的特點加以發揚光大,採用方中見方的矩形結構框架和優美雅緻的造園裝潢加以完美結合,使得庭院迴廊曲轉,窗欞框景別緻,結構嚴謹。夏家大院的造園藝術體現出彝族人民崇尚天圓地方之說,香花秀木,蝴蝶紛飛寓為幸福吉祥,龍柱虎紋瓦檔寓為繁榮昌盛等,無不把崇拜龍虎、崇拜自然的彝族建房文化貫穿於始終,滲透出濃郁清香的民族建築文化氛圍,反映出彝族人民勤勞智慧,善於巧妙構思和吸收外來優秀文化,具有很高的創造性和精湛的技藝是本地區彝族造園文化精品之作。 夏家大院整體布局採用矩形方正式,土木結構,前面外牆體開有西洋教堂式圓頂和尖頂小窗,正側外壁上飾有水墨詩畫,大院內以大門正對中閣樓為中軸,採用對稱組合的建築結構,將整座庭院分為東西兩個四合院,中閣樓最高,共三層,屋壁、樓面用木板製作,壁上鏤以幾何花紋裝飾,青灰色泥鰍瓦脊蓋頂,抖拱飛檐。閣樓二層木構樓廊四角均與兩院的正房和面房樓廊相接,形成走馬轉角式。正房、面房、廂房均為一脊兩廈,一樓一底,樓廊、屋架全採用木構榫鉚連接方式,兩院地道互為貫通,樓上樓下,迴廊曲轉,四通八達,正房與廂房和面房的結合處由耳房和照壁相連接,房與房的結合處均空出一個天井,使每個院落形成四合五天井,西角耳房留一道角門,屋檐下,門眉門坊,板壁上都配飾精美繪畫。整座大院具有濃郁的民族色彩和造園藝術。 夏家大院反映了彝族人民善於吸收多民族建築文化,並與本民族文化融會貫通,使之具有濃郁的民族文化特色
中和周邊旅遊景點排行榜(圖文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