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簡介:
聖彼得堡夏宮(Summer Palace Of Peter)是彼得大帝及其後數代沙皇的避暑行宮,其中建築豪華壯麗,噴泉多姿多彩,森林幽靜蔥鬱,有「俄羅斯的凡爾賽」之美譽。夏宮位於聖彼得堡郊區毗鄰芬蘭灣的大森林中,宮院背倚丘陵,面對芬蘭灣,總佔地800公頃,由
大宮殿、上
下花園、
瑪爾麗宮、奇珍閣、亞歷山大花園及茅舍組成,花園寬闊的草坪上分佈了眾多的噴泉與鍍金雕像,每至盛夏,全園150個噴泉、2000多個噴柱,不停地向藍天噴放出水柱,形成瀑布和千姿百態的造型,有著「噴泉之都」、「噴泉王國」、「露天博物館」之美譽。
景點分佈:
18世紀初,彼得大帝為了同瑞典進行爭奪波羅的海出海口,經常要去芬蘭灣的喀朗施塔海上要塞巡視,大帝的妻子為了消解其經常出海的辛苦,提議在海灣選擇合適的地方修建行宮,這一建議得到採納后,彼得大帝親自選定涅瓦河邊、芬蘭灣出海口作為夏宮地址。最早的夏宮由俄羅斯建築師設計,當時只有一個花園及幾間小木屋,叫做彼得的院子;後來彼得大帝又專門邀請法國建築師和藝術家,依照凡爾賽宮的形式設計,並親手勾畫了園林、樓閣、噴泉布局圖參與建造工程;此後,葉卡捷琳娜二世以及後來的安娜女皇都對彼得宮的後續建設也起了極大地作用,使夏宮的規模更加宏大,建築風格也更趨多樣化,經過在隨後的150年裡的擴建,彼得宮慢慢發展成如今包括了11個花園、30座宮殿和閣樓,大量的噴泉、雕塑和花瓶的巨大規模。
十月革命后,彼得宮被蘇維埃政權收歸國有,改成了博物館和花園。1918年,
大宮殿對全體市民開放。第二次世界大戰給彼得宮帶來了災難性的破壞,使整個宮院幾乎變成一片廢墟;1944年初,蘇聯政權通過了重建彼得宮的計劃,當時每個周日都有大量的市民到彼得宮來參加義務勞動,經過兩年半的努力,1946年夏天,中斷了5年的彼得宮中央大瀑布噴泉的水柱又衝上了藍天。
景區特色:
噴泉、文化游、彼得大帝、宮殿、西方建築、皇家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