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景點大全 >驢友遊記 >高山流水的旅遊空間> 心靈之地—天柱山

心靈之地—天柱山

2016-07-12 16:04:13 高山流水 閱讀:8448 積分:2000  
相關景區攻略:


心靈之地——天柱山

如果現在有人問起南嶽的所在,我想:很多人會說在湖南衡陽,衡山嘛!畢竟衡山煙雲天下聞名。然而衡山只是1425歲的現南嶽,真正的古南嶽——天柱山,在公元前5500年,由懷農氏敕封為南嶽,同時敕封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從封禪之時至撤封之日公元589年,天柱山早已存在了六千多年,按我國的習俗追根尋祖,天柱山才是真正的南嶽。;

二十年前的一次偶然,讓我遇見了她——天柱山,我被深深地震撼了,那是一種心靈的震撼,世間竟有如此神奇之地。

天柱山古稱皖山、皖公山、潛山、萬歲山。春秋時期,周大夫皖伯受封於此地,施仁政,深受百姓愛戴,為紀念皖公而以山稱皖山、水稱皖水、地稱皖城,安徽簡稱皖即源於此。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劉徹南巡至此拜岳,更使天柱山聞名四海,后歷代帝王皆行封禪之禮,直至公元589年,隋文帝楊堅為開拓南疆而敕封湖南衡山為南嶽。其後,古南嶽天柱山依然倍受人們敬仰,直至南宋末年公元1265年,宋蒙戰火蔓延至此,后至民國前期800年間,天柱戰亂不斷,匪患層出,世人無法涉足,故漸淡出人們視線,不為人知了。

天柱山核心景區面積82.41平方公里,自然風光旖旎,兼具北山之雄、南山之秀,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峰45座,17嶺18崖18瀑17泉遍布其中,有象形石86塊,全國三大高山湖之一的煉丹湖位於群峰之中,自古便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天柱歸來不看峰」之說……

歷史上,曾有很多文人墨客遊歷過古南嶽,如李白、白居易、曹松、蘇軾、王安石、黃庭堅、朱熹 、李庚……,他們皆與天柱一見如故,難以割捨,都夢想與天柱結緣,終老一生,雖都未如願,然天柱已深深地植入了他們的心靈,無法忘懷。文人遊山玩水,賦詩作畫以添雅興可謂稀疏平常,可上述文豪卻想以天柱為人生的歸宿地,這在全國名山中卻是絕無僅有的,足可見其魅力之巨。

天柱山是如此之美,以至於俄羅斯前總理基里延科2006年二次來訪,對其讚不絕口……,原文化部長王蒙用「天柱通神」來表述對天柱的喜愛……,作家余秋雨將對天柱的所有情感融入了《寂寞的天柱山》一文中,刻畫得淋漓盡致、晶瑩剔透。

天柱山自古是道佛兩家爭相進駐的寶地。道家稱天柱為「第十四洞天」、「五十七福地」,東漢末年,道家丹鼎派祖師左慈駐天柱煉丹,后將道家精術傳與葛玄,使其成為道家四大法師之一,至今左慈煉丹遺址尚存。佛教自達摩祖師東來傳教,其徒二祖慧可、徒孫僧璨、徒曾孫道信皆在天柱傳教,並建寺名三祖。

天柱山是一座愛情山,這裡是牛郎織女的故事發生地,是三國時期二喬的故鄉,二喬美滿的婚姻亦是現代青年嚮往的愛情典範。《孔雀東南飛》中的主人公焦仲卿和劉蘭芝亦長眠於此,他們堅貞不渝的愛情故事定將被永世傳頌……

有位學者曾說過:「當事物無法用語言來描述時,就需要用照片來展現,當照片也無法講述時,就需要眼睛去看一看了」。

對於我來說, 天柱山 並不陌生,以前曾三上天柱山,然而馬上要四登天柱的我依然興奮異常,隱約間有了蘇軾回歸舒州(天柱山地區)時的感受:「青山只在古城隅,萬里歸來卜築居」。

2013.6.28

2013年6月28日,20:45上海火車南站,假日列車準點出發,承載著回歸的期待,西向而去……

成員:鋼鐵戰士陳導、小石、小周、小陳。

天柱山風景區 @高山流水

2013.6.29

2013年6月29日,07:15池州火車站,地陪導遊接團,大巴輾轉2.5小時至天柱山客運中心,10:30分南大門,開始了一天的征程。

霹靂石

首先經過佛光寺,驗票、直向天蛙峰而去,一路景點不多,豬頭石、霹靂石,霹靂石由山頂石塊滾落至山腳,一分為二而得,石上有清軍都統李雲麟題「混元霹靂」四個大字。

霹靂石

天柱山風景區 @高山流水

行進十分鐘后,二個小妞狀態平穩,小石略有不適,長期未大運動量活動,開始會有些反應,好在其並未放棄,45分鐘后漸入佳境。

天蛙峰

前方不遠,接應我們的老吳已在三岔路等候,緊走幾步,兩軍會師,放下行裝讓老吳看管,一行四人登峰尋蛙……,那青蛙依然匍匐於石上,昂首鳴叫,隊友們驚呼:真像。時隔多年,我看見它依然十分親切……

老吳是當地依山經營農家旅館的第一人,在驢友中口碑很好,故我們亦選擇此處為我們的宿營地。老吳的口碑馬上得到了驗證:小石的登山鞋出現問題,無法繼續它的使命,老吳立即給我們送上一雙柔軟的舊跑鞋,驢友都知道,舊跑鞋登山才最舒適,小石連聲道謝,我是暗自得意,這家是我選的嘛,還會有錯?經過短暫的休整,開始了真正的精華之旅……

天蛙鳴叫喋不休

天柱山風景區 @高山流水

六月雪

天柱一景世上稀,夏日炎炎厚雪積。夥伴們驚呼連連,六月還有積雪,一路小跑,待到近前,哇!原來是白砂。此景乃花崗岩石風化成細砂而至,可見花崗岩雖堅,卻也會隨歲月而消蝕。

夏日積雪天下奇

天柱山風景區 @高山流水

再往前,經飄雲瀑,可抵南關口。天柱山精華景區包含東、南、西、北、總等五個關寨,當地山民這樣來描述它們:「東關險、南關秀、西關雄、北關幽、總關險峻看不夠」。我們迫不及待地沖向南關寨,這裡有南宋末年劉源將軍抗元而設的牛馬城、振奮軍心的振衣崗,便於遊客攬勝的連珠橋……。曾飛奔去尋那天柱十大名松之一的五妹松,因未開發無路可尋,只得無功而返。

飛來峰

抬頭仰望,飛來峰矗立在前,其為天柱第三高峰,海拔1424米,峰頂巨石如蓋,似從天外飛來,稱「飛來石」,據當地葯農介紹:飛來石下有洞,可容納百人。乾隆皇帝曾登山遊玩,見此石隨口說道:「飛來未必是飛來,定是世人胡亂猜」。話音未落,飛來峰地動山搖,飛來石隆隆欲飛,乾隆大驚失色,忙改口道:「飛來必定是飛來,不是世人胡亂猜,既然飛來又飛去,何必當初要飛來?」,語畢峰靜,乾隆連說「萬幸、萬幸」。

巍巍飛來展雄風

天柱山風景區 @高山流水

一路走來,雲遮霧繞,不禁使人想起明代詩人李庚對天柱山的讚美:「巍然天柱峰,峻拔插天表。登躋尤未半,身已在蓬島。憑虛鑾鶴隨,舉步煙雲繞。天下有奇觀,爭似此山好」。旅行家徐霞客因當時天柱山匪患而未能一睹其風采,尋思著:若徐俠能成行,是否還會下「登黃山則天下無山,觀止矣」的定論呢?前方二條岔道,一路通神秘谷,一邊去總關寨。我們計劃走一個圓,景點一網打盡,絕不遺漏。先走通天谷、神秘谷一線。「天柱一絕」神秘谷,道家稱司元洞府,司命真君的涉世之地,起點於龍吟虎嘯崖蜿蜒而上至天池峰頂渡仙橋,全長400餘米,號稱花崗岩洞第一秘府,谷中54個洞穴形態各異,雲集交錯,洞連洞,洞套洞,移步換景,神秘莫測。「疑無路時便是路,看是道處卻迷途」——這是對神秘谷最真實的寫照。夥伴們帶著好奇、帶著興奮、帶著嚮往一路疾行……  特別是周小妹對此山垂涎已達三年之久。

象鼻石

通天谷第一個景觀——象鼻石呈現在我們面前,這個象鼻有別於他處,有道是:「猛看石左鼻高豎,細端石右亦象頭」。夥伴們皆驚愕不已……

天柱山風景區 @高山流水

葫蘆泉

前方路邊一石宛如人造,有詩云:「葫蘆泉口葫蘆石,億年泉涌不停歇,自然塑就尤似物,世人莫辯偽與真」。余秋雨曾寫到:「在天柱山,隨便拿一塊石頭出去,人們都會把它供起來……」。奇石的世界,奧妙無窮。

天柱山風景區 @高山流水

穿幽谷、走小巷,「無意回首遍地景,隨處徘徊便見珍」。前方就是人們所說的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吧,不敲木魚欠虔誠,還真有這麼點意思。

天柱山風景區 @高山流水

神秘谷

不遠處就是神秘谷的入口了,密密的石階, 濃密的樹蔭,盤旋的迴廊,一切彷佛已拉開了神秘的序幕……

天柱山風景區 @高山流水

隊員們的臉上洋溢著愉悅的笑容,積極進取、迎難而上這正是我們鋼鐵戰士永遠快樂的精神源泉。如歌中唱到:「不管路艱辛,我願意去,邁開大步勇向前。不管路遙遠,何時到終點,我會完成這心愿……」

皖公神像

走過一段石階,陳導猛然叫大家停下腳步向左看,小夥伴們都驚呆了,那不是一位老者嗎?惟妙惟肖,比人工篆刻自然得太多了,自古上蒼眷顧仁者,皖公永存、仁愛永存、道義永存、正氣永存……

天柱山風景區 @高山流水

逍遙宮

隨後到達逍遙宮,我們走原來的古道,尋古探幽,周陳二小妹玩得不亦樂乎!小石亦是連稱奇妙無比。

天柱山風景區 @高山流水

出得幽谷,豁然開朗,左邊一石巨大如屏,石上刻有白居易的讚美詩:「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門千仞鎖雲雷。」余有幸偶見大詩人的后二句:「玉光白潔香爭艷,金翠佳蓮蕾斗開」。

行不幾步,又遇暗道。

天柱山風景區 @高山流水

不斷有發現、不斷有驚喜、不斷有快樂,這正是神秘谷的迷人之處。難怪不愛山水的北宋宰相王安石對天柱卻情有獨鍾,曾這樣抒懷:「水無心而婉轉,山有色而環圍,窮幽深而不盡,坐石上以忘歸」。其《懷舒州山水》一文表現出對天柱山無限的深情,不管到哪裡,不管年歲多高,只要一想到天柱山就會因無法回歸而經常羞愧。故而又留下了「鄉塵新居稀舊宿,欲辭潛魄更躊躇」的詩句了。

神秘谷中洞連洞

天柱山風景區 @高山流水

龍宮

剛出幽洞,又見奇石「母子龜」,神形兼備,寓意著世上親情暖人間。轉眼即到龍宮,一條曲徑向前延伸,人在其間宛如隔世,清幽無比,好個心靈家園……

天柱山風景區 @高山流水
天柱山風景區 @高山流水

此地人跡罕至,我們與山連為一體,「人以山為骨,山以人為膚」,符合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道家仙旨。夥伴們一改往日的矜持,自由暢想,盡情舞動,我想:這是真正的身心鬆弛,精神的凈化。地宮亦為神秘谷中的一站,古稱「上天入地」,今天我們是先入地府,再升天宮。百轉千回出地縫,豁然開朗見群峰。「金雞唱晚」、「和尚背尼姑」、「飛來石」、「仙蚌獻珠」、「太白觀海」、「皖公劍」……群景蜂湧而出,令人目不暇接,不禁令人想起北宋黃庭堅對天柱的讚美:「哀懷抱絕景,更覺下筆難」。

天柱山風景區 @高山流水

古道遊人罕至

天柱山風景區 @高山流水

群峰爭輝

天柱山風景區 @高山流水

八戒巡山

尋尋覓覓,終於找到了絕景「八戒巡山」亦稱「豬八戒打瞌睡」,朋友們你們找到了嗎?

天柱山風景區 @高山流水

天柱松

遊覽過天柱山,才會真正體驗到什麼叫移步換景,景如繁星。下午14:30分抵天池峰,五分鐘后至天柱山十大名松之首的「天柱松」處,此松長於崖邊,枝幹粗壯,在岩石中生根,歷經風吹雨打,依然生機勃發,據專家考證,天柱松齡已達1450年,比黃山迎客松壽長500年,是比迎客松更美的中國松,怎不叫人稱奇!二位姑娘頻擺造型,與仙松幾番合影,粘粘鬆氣以待好運。

夥伴們集合,繼續下山向總關寨進發。總關寨是南宋末年抗元義軍劉源將軍的指揮部,關險崖陡,易守難攻。居高臨下,一覽無餘,群山連綿,奎麗壯觀。「擂鼓石」、「壁虎石」、「仙女石」、「鯨魚出海」、古炮台遺址……,哪一景都堪稱精品,難怪余秋雨先生曾寫到:「天柱山,它就是不肯把奇石勻出去一點,讓外面的開闊地長久地枯燥著,硬是把精華都集中在一處,自享自美……」。

天柱山風景區 @高山流水

總關寨

總關寨風光

天柱山風景區 @高山流水
天柱山風景區 @高山流水

總關氣勢磅礴,巍峨高聳,奇石遍布,唯一的遺憾是無法一覽「皖公金槍」的風采,此景需葯農帶領,掛繩下崖進入未開發區,環境所限,只得放棄了。這一線風光確實以「險」、「古」為特色,與神秘谷的「奇」、「幽」形成鮮明地對比,具異曲同工之妙。

天池峰

出總關,下到原通天谷處,繼續走神秘谷新道,上天池峰。團隊游線小圈即我們之前的路線,路邊轎夫曾看見我們上山,現在見我們又要上山,連說:「錯了,下山走這邊」。我們笑答:「去蓮花峰、煉丹湖」。

轎夫們驚訝萬分:「你們厲害」。沿神秘谷新道而上,夥伴們皆稱與普通山道無異,毫無神秘可言,可嘆團隊遊客無法領略神秘谷真正的神秘。

天池峰海拔1426米,為天柱第二高峰,峰頂有「下天池」,傳說是仙女沐浴之所,此處是觀賞天柱主峰、蓬萊仙峰的上佳之地。隊員們至此終於看到了期盼已久的主峰——天柱峰。

天柱峰

天柱峰海拔1488.4米,以400米的相對高差高出眾山之上,凌空聳立,一柱擎天,渾身石骨,嶙峋奇絕,諸峰拱衛使她具有屹然獨尊之勢,成為萬山的當然首領。1861年10月,清軍都統李雲麟請葯農賀良謀帶領他登上了天柱峰,寫下了「孤立擎霄、長白雲麟」八個大字並由賀刻在峰頂巨石的正面和側面。1944年6月,國民黨第五戰區副司令張淦登頂,刻「中天一柱」於上幅,字后直書「張濟公」, 東南大石上有一九寸水池,池北刻「上天池」 三字,是天柱山最高的石刻和最珍貴的文物,是人文和自然最佳結合的精華景觀。

天柱山風景區 @高山流水

雙乳峰

天池峰上一路東行,前方一石突兀在前,神形兼備,彰顯柔性之美。

天柱山風景區 @高山流水
天柱山風景區 @高山流水

右上方一石又顯威嚴大氣,「帝坐石」相傳為漢武帝當年拜岳小憩之坐石。隊員們一擁而上,爭做帝王、女皇,其他遊客亦來參與,好不熱鬧……。正南前方又一大亮點,起初以為在黃山看迎客松,細細端詳,叫人詫異萬分,指示牌上注名「大王松」,果然是氣宇非凡,余自認為更勝迎客松,隊友們紛紛贊成。

大王松

天柱山風景區 @高山流水

五分鐘后抵拜岳台,真正地拜岳台遺址在山下白鶴崗,故未作停留,向西北一岔道向主峰山腳而去。道旁一石又堪稱精品,名曰「鸚哥石」,天柱有雌雄二塊「鸚哥石」,此為雄石,昂首挺胸,頗為神氣。

鸚哥石

天柱山風景區 @高山流水

花峰依偎在主峰左側,中開一線,曰「一線天」,該景入口處刻有「頂天立地」四個大字,為國民黨安慶衛戍司令劉義純所提。花峰右側通往蓬萊仙峰,蓬萊峰海拔1350米,西南北三面皆為懸崖峭壁,峰頂狹長,縱深百餘米,寬僅二三米,峰下時常雲霧繚繞,如凡間仙境。

蓬萊峰

天柱山風景區 @高山流水

隊員們在仙境茫然四顧,此地為天為地?名如其景,蓬萊幻境。難怪黃庭堅對天柱情有獨鍾:「吾家潛山實為名山福地,視天維陵山,不足道也」。

回到拜岳台繼續前行,一巨石上的刻字吸引了我們,走近方知乃詩仙李白對天柱的贊詩:「奇峰出奇雲,秀木含秀氣,清晏皖公山,巉絕稱人意……待吾還丹成,投跡歸此地」。詩如其想,以此為家。公元755年12月安史之亂爆發,李白來此修身靜悟,得益非淺。

經過「柬之洞」,此地是北宋大夫李柬之游山夜宿之地,洞口刻有「三字經」, 洞內供奉老子塑像。這裡是古時驢友理想的宿營地。

舉頭一望,「天元石」佇立一側,此石重約十噸,通體圓滑,巨石山巔坐,他山堪稀有,傳說為上界魔鏡掉落凡間所至,妖魔經此無可遁形。

天柱山風景區 @高山流水

青龍背

久違的仙峰,下凡的青龍。絕險之地——青龍背(亦稱鯽魚背),海拔1370米,峰頂岸石狹長陡峭,居高臨下,群峰盡收眼底,是靜思悟境的好去處。2005年前圍欄未加固時,簡易鐵鏈更具險狀。隊員們在此逗留許久,戀戀不捨而去。

天柱山風景區 @高山流水
天柱山風景區 @高山流水

舞女松

不經意間,「元寶石」、「拇指石」、「舞女松」、「鷹松」等景觀陸續呈現在眼前,每個景點都獨具個性,我們特別推崇天柱十大名松之一的「舞女松」,婀娜多姿,宛如仙女化松,翩翩起舞。

天柱山風景區 @高山流水

前方將抵「步雲橋」,此橋為人工景點,隊員們在此上演了一部土匪劫財的微電影,小陳任導演、小石擔綱攝影、陳導小周任男女一號,影片一次成型,相當順利,只是山上無其他遊客,沒有群眾演員。過青龍軒,朝天界至西關遺址,這裡景色依然迷人,山路依然陡峭,古松依然遍布,大美自然,群山屬我,何其壯哉!入潛龍窟,走蓮花峰新道,「岩石生蛋」、「鷹嘴石」、高空棧道、「五指峰」,處處是景,路路是奇。煉丹湖是全國三大高山湖之一,三國時期,道家丹鼎派祖師左慈在此煉丹,得道升仙,現遺址尚存。一路之上,「天柱晴雪」、「仙桃石」也是十分得逼真。晚七時回到老吳家,洗去一天的塵埃,美美地吃了一頓農家菜,休息,以備明日再戰東關。

煉丹湖

天柱山風景區 @高山流水
天柱山風景區 @高山流水

2013.6.30

2013年6月30日,6:30分,初露晨曦,起床、吃早餐,全隊整裝,向東關進發。首先將翻越飛虎峰,一路上人造景觀增添了不少,相比原來少了很多的原始與自然。

迎真峰

穿越飛虎峰,前方迎真峰映入眼帘。南宋末年劉源義軍中的七位女傑駐守此峰,蒙古兵猛攻七天七夜也未能佔領,最後義軍女傑彈盡糧絕,跳崖就義,蒙古兵才登上峰頂,可見其地勢之險峻,後人為紀念這七位女傑,亦稱此峰為迎貞峰。

天柱山風景區 @高山流水

祖孫樂

我們登峰那天,大風吹起,迷霧重重,道路已於去年加寬加固,上峰頂難度已不如往昔,又少了一份險趣,不免有些遺憾。但隊員們那份平和的心還在,那份自由的情還在,那份對自然的愛還在……,真所謂心有多美,景有多絢。又一奇石「祖孫樂」,夥伴們都說太像了,不用註釋都猜得出來。

天柱山風景區 @高山流水

下迎真、過石紐抵畫眉嶺,走通往東關的古道,從此開始道路破舊,基本無遊人到此,一行四人游山的興緻卻更濃了,一路談笑風生,二個姑娘不停自拍,不亦樂乎。

麟角峰

麟角峰,在主道一側,因其峰頂有一石酷似動物犄角而得名。大小二陳不過三分鐘便達峰頂,麟角石非常形象,堪稱奇石。

天柱山風景區 @高山流水
天柱山風景區 @高山流水

迴音台

「迴音台」——顧名思義有聲音傳回,大家一試,果然應驗,於是有了迴音三傑的精彩畫面。

天柱山風景區 @高山流水

剛離開迴音台,一場大雨驟然而降,四人頓成落湯雞,好在山中氣候多變,十分鐘便雨過天晴,我們卻樂在其中……。「雙獅戲球」、「鼓槌石」等奇石讓我們大飽眼福,在疊翠亭小憩片刻,向著雄偉的大天門進發。通往天門之路,崎嶇坎坷,險峻陡峭,令人望而生畏。

大天門

天柱山風景區 @高山流水

由山腳至山坳頂需經陽關三疊,分上、中、下三塊巨石擋道,路邊雜草叢生,甚是原始,只有專業驢友才會走此道。前年曾帶一年輕同事來訪,其見天門之勢,頓時精神崩潰,歷經艱險下得山來,其如釋重負,遂決定從此不再登山,誒!又毀掉了一個有志青年。

回眸千丈崖、疊翠亭

天柱山風景區 @高山流水

經過近一小時的艱苦跋涉,天門已近在咫尺,隊員們雖顯疲憊,鬥志卻依然昂揚。

天柱山風景區 @高山流水
天柱山風景區 @高山流水

上得天門,又是另一片國度:「近前古松搖曳,遠處雲海連天」。我們迷惑茫然,佛道兩家的仙境為我們尋得……。

天柱山風景區 @高山流水

片刻過後,神志方醒。左邊一峰名曰天獅,為天柱山名峰,隊員們自然要一探究竟。登山之路坡度大於75°,需手腳並用,萬分小心。十五分鐘便抵峰頂,環顧四周:天柱主峰、飛來群峰、煉丹湖、覆盆峰、少獅峰……,一覽無餘,美不勝收。天柱一絕「蜒蚰蟲」突現在我們眼中,此石長40米,寬10米,高3米,頂端對稱伸出的兩小石柱,長均約2餘米,似一對蜒蚰觸角,玉潤臃呆,十分可愛。峰頂旁卧俯的天獅毫不遜色,昂首俯視天門,拱衛主峰,真乃天獅也。陳周二娃峰頂狂舞,險被山風吹落山下,二妞花容失色,匍匐在地,再不敢直立。

天柱山風景區 @高山流水
天柱山風景區 @高山流水

逗留些許,返程而下,「上山易,下山難」此話讓我們體會頗深。途中連聲呼喊在岔路口等候我們的小石,未見回應,周與二陳緊張萬分,怕其遭不測……,正在此時,樹叢中跳出一人,嬉笑得意,啊,原來是小石故弄玄虛,嚇唬我們。繼續下行,前方就是董永與七仙女相會之處——鵲橋,其長30餘米,高約8米,屬崩塌型地質,遠遠望去,如天上彩橋,橫跨雲端,絕妙無比。

鵲橋

天柱山風景區 @高山流水

不知不覺已到達奇谷天梯段,幽古的石階、簡陋的凹槽、叢生的野草,不禁令人浮想聯翩,感受那古遠的深邃。

離東關出口已經很近了,路上又遇到了一頭壯牛,傳說此牛曾伴董永左右,后一直隱沒在此,等待與董永七仙女再次相聚。此牛形象逼真,氣宇軒昂,堪稱神牛。走過一段無階路,一隻大鳥默默地站於林中,頭上堆滿樹枝,可見少人光顧,讓人油然而生憐憫之情,它就是雌鸚哥石,與拜岳台處的雄鸚哥石為一對,只是鮮有人知罷了。

出東關門,山上景觀幾無遺漏,由於時間原因,山下虎頭崖景區未及遊覽,不過已經讓我們無限感嘆:天柱奇石無處不有,雄、奇、靈、秀名不虛傳。

天柱山風景區 @高山流水
天柱山風景區 @高山流水

天柱山風景區 @高山流水

天柱山奇石

天柱山風景區 @高山流水
天柱山風景區 @高山流水

天柱山風景區 @高山流水
天柱山風景區 @高山流水

山谷流泉景區為人文景觀,三祖寺為佛教名剎,覺寂塔歷時1400年。山谷中保存了由唐至民國1300年間的石刻篆文,題刻作者達數百餘人,唐代李翱、李德修,宋朝王安石、黃庭堅、蘇東坡,明朝胡纘宗,清代張楷等名宦大家都曾題字崖谷。摩崖石刻形成了一座天然的藝術博物館和史料檔案館,為研究歷史人物活動、文學書法藝術、自然和社會科學等提供了珍貴資料。

下午至池州火車站,自由活動,晚18:30分發車,7月1日晨5:45分抵達上海火車南站結束此次旅行。

高山流水

2013.7.2 (2014/3/25補)


微信掃一掃,免費獲取9000景點攻略